超强寒潮席卷,省城最低温度低至零下10℃左右。位于长丰县的一些农户为了不让草莓被冻死,进入草莓大棚内想尽办法为大棚取暖保温。然而,1月24日凌晨,水湖镇李岗村和费岗村的多位村民用木炭或发电机为草莓取暖时发生意外,共造成了4位村民不幸离世,另外至少7名伤者受伤住院。一名年轻小伙进入多个大棚内救人,最终自己也中毒住进医院。伤者事后回忆称,当时知道中毒了但是已经跑不动了,甚至连求救的力气也没有。
[事发]
烧木炭取暖昏倒在大棚
1月23日晚,为了应对严寒的天气,水湖镇李岗村很多草莓种植户在大棚内燃起了木炭。 24日凌晨3时左右,李开信带着妻子和儿子一起来到大棚内为炭火盆加炭。在忙活一会后,李开信打算进入妻子忙活的大棚内帮忙,但是被妻子要求在大棚外面守候。
李开信说,后来隐约听见了妻子发出“救命”的求救声。他朝着大棚的深处去搜寻妻子,但是刚跑了两步他发现自己也受不了了。李开信跑出大棚,叫来儿子。李开信的儿子李小小今年25岁,听到父亲的呼喊,赶来救母亲。闫女士被儿子救出后已经不省人事,躺在地上等待120。
意识到事情不好,李开信父子两人进入其他的大棚内救人。父子来到堂弟李常青家的草莓大棚,发现李常青昏倒在内,两人撕开大棚侧边进行通风,其他村民也赶了过来,将李常青抬了出来。
他们发现同村的李军(化名)夫妇不在家中,最终发现李军夫妇两人昏倒在一个草莓大棚内。大家撕开大棚将夫妇两人抬出。因进入大棚救人,李小小缺氧头痛不止。救护车将多名伤者送往了长丰县人民医院进行救治。
[悲痛]
夫妻俩身亡丢下三孩子
李开信的妻子和堂弟经过医院的救治很快苏醒过来,脱离了生命危险。李小小因头痛不止接受吸氧治疗。让人痛心的是,被救出的李军夫妇因伤势太重,最终离开了人世。
闫大妈悲痛称,这对夫妇今年都是40多岁。“家里有三个孩子,最小的还在上小学,一夜之间父母都离去了,这三个孩子以后可怎么办?”李军一亲戚悲痛道。李军夫妇出事的草莓大棚位于李岗村西南角,村中的小道两边一字排开几十个塑料大棚。大棚内的草莓苗上均已挂满了草莓。
李军家的草莓大棚一共有5个,李军夫妇当时就是在其中一个塑料大棚内被人发现的。该大棚约100米长,宽有3米,棚内有数条草莓陇,中间有走道,记者在李军家的大棚内看到,整个大棚内间隔放着6个炭火盆,最东边的一个炭火盆已经打翻在地,旁边一个编织袋丢在地上,里面塞满了木炭。
戴口罩进棚根本不管用
与李岗村相邻的是费岗村,当天凌晨该村同样发生了类似悲剧。
据知情人介绍,当天凌晨,费岗村一草莓大棚内一对母子倒下,被人发现后母子两人已经离开人世。“大棚内有发电机发电,发电后用取暖设备给草莓大棚取暖,但是发电机需要用燃料,发电时会产生一氧化碳,从两人倒下的位置看,应该是妈妈先中毒了然后儿子去救,人没救出来自己也没能出来。”一村民称,这对母子中儿子今年30岁左右,当天夜里两人出门之后很久没回家,孩子的父亲发现不对劲,跑到大棚发现两人已经出事了。
对于此事,家人不愿意多说,只表示因为天气太冷,的确是用发电机给大棚取暖。
另外,有知情人表示,当时母子两人还是挺有安全意识的,“两人都戴了类似口罩或防毒面具的东西,但是根本不管用。”
[通报]
四人不幸亡 至少七人伤
合肥市政府当天中午发布消息:截至当日上午9时,共有两村4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陆续收治的7名患者,除1人症状较轻经诊治后已出院,其他人员仍在救治中。
据初步调查了解,由于近期受强冷空气影响,气温急剧下降,少数莓农为防止草莓冻伤,在草莓大棚内采取加温保暖措施,导致一氧化碳中毒。事发后,长丰县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和医院,正全力抢救患者,并紧急从省市调集专家参与救治,相关部门迅速展开调查。具体事件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在此也提醒广大市民,冬季寒冷,在生产生活中,注意用气等各类安全,尤其防止空间过于密闭,务必保持良好通风。
对话
知道中毒已经跑不出去了
记者:中毒之前有什么预兆吗?
闫大妈:没有什么预兆,就感觉有点头痛,随后眼前一黑,就站不住了。
记者:当时跑出去已经来不及了吗?
闫大妈:知道中毒了已经晚了,已经跑不出去了,浑身没有一点力气,双腿想走但是走不了,而且喘不过气来。连呼救的力气也没有,当时拼尽了全力呼救了一声。现在想想非常害怕,要不是提前让我丈夫在外面等待以防万一,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声音
“我在外面等着,但是半个小时过去了她还没出来,叫她也没有答应。 ”
“我们也知道在大棚内烧炭烧煤容易中毒,但我们不得不进去呀。 ”
“无论是烧炭或烧煤,一般都只能撑个两三个小时,时间一过,就必须要重新添加,否则炭火一灭,棚内的气温很快就降了下来。 ”
“咱们都是庄稼人不容易,辛辛苦苦忙了一年,眼看草莓就到了成熟期,谁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一棚的草莓被冻死。 ”
“当时发现他的时候(李军),他的脸都被炭火烫伤了,从他倒下的位置看,几米外就是出口,可当时他已经走不出去了。 ”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