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月28日电题:立足自身、有舍有得:中国供给侧改革路径渐现
新华社记者有之炘
今年以来,“供给侧改革”成为市场高频词。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新旧增长动力接续之际,供给侧改革给了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无限的想象空间,也给全球市场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来看待中国经济。中国版供给侧改革将呈现怎样的改革图景?
中国最新的宏观经济数据虽然并不出人意外,但市场担心若按这此延续,“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速能否保持在6.5%或为未定之数。
对于有关中国的“危机根源”以及硬着陆的说法,国际咨询研究机构凯投宏观最新发布的报告称,海外市场对于中国中期的增长前景有些过度忧虑,对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也存在误读。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最缺的是市场信心,由于市场缺乏信心,导致投资萎缩、融资需求低迷。那么改变市场信心靠什么?最根本的举措还是要加大市场化的改革,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而这恰恰是供给侧改革的关键。
从去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首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到本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表明这项改革即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在上世纪80年代,以美国里根政府、英国撒切尔政府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都是通过供给学派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典型代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供给侧改革有几个突出共同点,包括大规模减税、大幅削减社会福利、收紧货币政策、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和干预等。
从改革背景的看来,当下中国经济与美英在实施供给侧改革前有些相似之处,如总需求刺激渐渐失灵、经济减速、市场竞争机制不足等,但也存在一些明显区别,如中国目前不存在高通胀、高失业,也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高福利体系。
前瞻具体的改革举措,招商银行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表示,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将会从一些成功案例中汲取精髓,并结合自身国情,有舍有得,走自己的供给侧改革之路。
首先,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将不会大规模削减社会福利,民生将长期是中国政府的施政重点。刘东亮认为,今年需要财政政策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出台结构性减税措施是有可能的,包括加快推进营改增,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减税力度等。
其次,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方案不会出现大规模私有化。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企业层面的改革将以国企改革为重要推手,以改革国资监管、提升企业效率、推动国企整合为重点,稳步发展混合所有制,不会出现大规模国企私有化的情况。
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偏中性。美国和英国在转向供给侧管理时,都大幅收紧了货币政策,通过大幅加息来遏制通胀。然而,中国面对的是潜在通缩风险而非通胀,融资成本依然偏高,货币政策事实上存在适度宽松的要求。
就工作重点而言,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解读认为,依托供给侧改革,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将会是中国供给侧改革的重点。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表示,以往在产业政策方面,政府采取大量优惠政策,人为扶植部分产业,同时限制部分产业,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低效率企业。在这种环境下,价格难以在市场传导机制中发挥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导致效率降低。
“供给侧改革很大程度上是要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取消无效的和欠公平的政策,用更多的普惠政策来代替,为市场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从而鼓励创新和新产业的发展。”王小鲁说。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