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56.1%受访者认为“网红”对青少年影响负面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6-01-29 07:27:00

“网红”是网络红人的简称。近来,国内互联网上的“网红”更多指的是一些为了出名不惜整容和炒作、快速消费自己的年轻人。他们在网上被热议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年轻人的价值取向。有人指出,国外网友追捧的“网红”,多是凭一己之力影响社会的人。你怎么看“网红”?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76.2%的受访者认为现在有很多追捧“网红”的人,绝大部分受访者对“网红”的评价都是“搏上位”、“骗子”、“庸俗”和“没有节操”等贬义字眼。

在79.9%受访者眼里,“网红”是为出名搏上位的年轻人

一些隐藏在网络背后的人,希望披着“网红”的外衣混入商圈、娱乐圈。随着这种现象增多,“网红”越来越不是草根红人的闪亮标签,而演变成为一个充满贬义的头衔。

那么,你对“网红”的印象是怎样的?

调查中,79.9%的受访者认为,“网红”就是为了出名、各种搏上位的年轻人;在43.8%的受访者印象里,“网红”是通过整容、撒谎包装自己的骗子;40.5%的受访者觉得“网红”是搞粉丝营销、卖低劣品的淘宝卖家。仅16.9%的受访者仍存有“网红”是意见领袖等佼佼者的印象。

在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张晶的印象里,“网红”是锥子脸、整容、自拍、卖东西的代名词,“比如之前某个香港明星的新晋网红女友,就会在微博上发淘宝链接,推销自己的淘宝店”。

调查发现,76.2%的受访者觉得现在追捧“网红”的人仍然非常多。

既然“网红”在网上如此受欢迎,他们的言行是否会影响到普通人的价值判断呢?

首先,对于“网红”这一群体的评价,在大多数(52.7%)受访者看来,是审美疲劳和庸俗不堪,52.7%的受访者断言他们只是昙花一现,还有50.0%的受访者则批评他们拜金功利、没有节操。28.1%的受访者指责他们三观不正等。

与此同时,有16.6%的受访者赞同“网红”出名要趁早的观念,15.2%的受访者表示“网红”也是红人,12.7%的受访者将其看做是独立、努力做自己的表现。

因为“网红”大多在容貌和履历上厚施粉黛,43.7%的受访者反而支持对“网红”进行“扒皮”(揭穿)。不过,也有29.9%的受访者不支持这样做,还有26.4%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无论在网络上还是现实中,70.4%受访者并不想“红”

张晶认为,国外的网络论坛里,也活跃着各式各样的红人,“国内靠的是自拍和裸露,但国外的很多网红凭的是自己对时尚的理解或生活的体验,比如做早餐、讲化妆、讲时尚等”。她举了美国最年轻时尚博主泰薇·盖文森(Tavi Gevinson) 的例子,作为一个1996年出生的小女孩,她2008年开通自己的博客,靠着自己独特的时尚品味从网上一路红到时尚圈的时候,才只有12岁。

在张晶看来,无论在哪个环境里,人们都会认同这种有真本领真见解、又有勇气付诸实践的人。“国内的诸多‘网红’就是给人扭曲的感觉。相较于很多人来说,他们懂得利用互联网获取关注效益,肯定是聪明人。纵然千姿百态,最终表现出来的却是扭曲的价值观而已”。

调查揭示,正是出于以上对“网红”的印象和评价,70.4%的受访者确言,无论在现实中还是网络上,并不希望自己成为这种“红人”。

不仅如此,大家表示即便是想红,也不想靠脸蛋、身材等这些表面文章。

如果当红人,63.0%的受访者希望自己是因智慧、专业观点而红,55.2%的受访者则希望靠人格、责任感等闪光点而红,53.7%的则希望通过学识、工作能力等“收割”拥趸。由此,过半受访者认为,在智慧、人格和学识上有突出表现的人,才是被绝大部分人推崇的真正“红人”。

此外,有突出特长(32.8%)、生活态度从容(32.3%)和有很好的时尚品味(18.3%)也被认为是红的良好理由。

张晶表示:“要是能像国外‘网红’那样,展现出自己喜欢的价值观,或者有一个世界值得分享,或者引导别人珍惜青春、踏实地经营未来,这样的‘网红’我愿意当。”

超半数受访者认为,青少年偶像应有专业精神、生活智慧和诚意勇气

基于对“网红”的价值判断,56.1%的受访者认为,对尚在成长中的青少年群体来说,“网红”会对他们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偶像选择上,“网红”乱象会导致他们误入歧途。

对于青少年偶像的标准,60.4%的受访者认为应是有专业精神、敬业态度的人,57.8%的受访者认为应是有生活智慧的人,56.1%的受访者认为应是真诚勇敢、活出自我的人。

不仅如此,受访者也认可有爱心、敢行动的人(48.6%)和有家国情怀的志士(46.3%)作为青少年偶像。仅有36.2%的受访者选择的是“各界成功人士”。

南京大学读社会学研究生的田嘉(化名)认为,在当前这个时代,已经不能轻易划定青少年偶像的标准了。“毫无疑问,‘多元化’已经成为某种社会共识。青少年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也逐渐形成各自偏好,这些偏好都应该得到关注和尊重。当然,在他们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肯定要以正直、善良、勇敢等基本价值观进行引导”。

田嘉看到调查结果后提到,香港的很多大学里,橱窗里的荣誉校友都是商界人士。“成功人士固然光鲜,但看到更多受访者认为好好生活、关注内心的人更值得尊重,身处其中,我感到很舒服”。

本次参与调查的受访者中, 90后占25.3%, 80后占50.6%, 70后占17.4%,60后及以前人群占6.7%。35.1%的受访者来自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39.3%的受访者来自二线城市,19.7%的受访者来自三、四线城市,5.4%的受访者来自县、镇、村。

更多精彩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