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农业银行爆出39亿元的票据风险之后,近日中信银行又爆出9.69亿元的票据业务风险事件,由于有消息称票据套现的巨额资金进入股市套牢,引发股民对市场将继续大跌的担心。不过业内人士表示,利用票据进行资金周转是银行与企业间的一项普通业务,这些资金进入股市的量不会很大。
全部损失或影响不大
据专业人士介绍,票据通常要有真实的交易背景,即A公司向B公司购买产品,但资金一时无法周转,就开一个最长期限为6个月的票据给B公司,承诺在约定的时间内,B公司可以凭此票据向银行要求兑付。所以理论上,票据相当于欠条,一旦B公司急需用钱,就可以将票据以较低的价格转手卖出,而收购方则可以吃低价收进与到期兑付之间的这个差价。
申万宏源银行类的研究员胡翔表示:票据贴现资金有部分违规投向资本市场,在市场大幅波动下无法回流造成案件暴露,预计对上市银行影响有限。根据央行统计,去年年底我国票据融资规模4.57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4.90%,总量并不大。据胡翔测算,假设中信银行涉及风险金额的9.69亿元全部损失,仅占其去年净利润比例预计在2.35%左右。
而农行案如果39亿元全部损失,羊城晚报记者按其去年前三季度的盈利能力测算,这笔资金也仅相当于该行去年一周的净利润,直接损失有限。
整顿清理影响流动性
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票据贴现计入贷款额度,带有放杠杆效应,监管排查规范票据业务可能引起相应资金收缩,对资金面和股市料将形成压力。
中信建投的分析文章也认为,票据问题往往涉及内外勾结,窝案或为主要形式。在平仓资金不出问题的情况下,核查难度较大,一旦严肃查处,相关违规资金犹如惊弓之鸟,为及早平仓脱身或提前卖出相关资产。股市、债市可能因此面临短期资金外流。票据贴现余额与上证指数有强烈的正相关性,并认为票据贴现进入股市估计并非个案。
平安证券研报认为,从资产配置来看,票据融资的资金流向仍以较低风险的固定收益及货币市场为主,涉及到权益类的部分较少。就目前票据市场而言,虽不至于引发类似2011年、2013年的流动性紧张,但边际上资金供给收缩、票据去杠杆应不可避免,相关影响可能会延续到2-3月份。(记者韩平)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