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月03日讯
2月3日,据中国证券报报道,由于不受地方招标降价的影响,不少血液制品价格开始上涨,部分小品种如纤维蛋白原,出厂价调高了150%左右;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调高70%左右;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出厂价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涨约10%-20%,提价幅度超出市场预期。
此前,血制品行业上游受到浆站数量限制、下游受到药品价格管制,面临着量价齐受限的局面。目前美国拥有浆站数量约480个,而中国浆站数量在200个上下。据专家估算,大概500个浆站才能满足国内需求。此外,中国采浆频次低、单次采浆量少,每人每年采浆量较国外差距明显,制约了血浆供给效率。
据了解,血制品行业是准入壁垒较高的行业。为了实行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总量控制,从2001年起,国家不再批准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行业具有封闭性,这也为已经进入行业内的企业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竞争环境。
总体上看,发改委取消药品限价后,由于地方招标采购和医保控费机制的综合制约,加之对市场交易价格监测监管工作强化,因此绝大部分药品市场交易价格不会上涨。但血液制品例外,血液制品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在以往政府给出最高零售限价时,血液制品的定价通常非常接近最高零售限价,而其他药品的定价离最高零售限价通常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