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当心海外免税“黑店”之一——“黑店”缘何存在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6-02-05 12:00:00
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 记者调查:中国游客,当心海外免税“黑店”之一——“黑店”缘何存在 新华社记者 时隔1个多月,陈然(化名)一直不敢告诉花甲之年的母亲,她新年期间去澳大利亚旅游买回来的保健品和奶粉可能都被坑了。那是母亲第一次跟团出国玩,一回来就拿出蜂胶、葡萄籽、牛初乳等瓶瓶罐罐的保健品,还有面霜和奶粉,兴奋地分给亲朋好友。 可是陈然一看到消费小票就觉得有问题。光是9瓶保健品和4瓶面霜就花了1173澳元(约合843.6美元),按当时汇率约6120元人民币。果然,经过在悉尼留学的朋友证实,母亲带回的品牌在当地没见过,而且比当地人熟知的同类商品价格高出好几倍。 陈然告诉记者,母亲所在旅行团大部分团友和她同龄,大多比她出手还阔绰。她们在悉尼和墨尔本都被导游带去指定免税店消费,除了保健品和奶粉,还有澳毛被和羊绒制品专卖店。售货员全是华人面孔,说普通话,很热情,只是商品说明和小票全是英文,他们看不懂。 陈然母亲的经历并非孤立事件。 近些年,国外出现一些开在旅游区主营当地特产的店铺,产品都写着本地制造,名为免税店,商品标价却比市面常见的同类产品高出很多,很多品牌当地人闻所未闻。这些店铺主要或专门接待中国游客,售货员大部分甚至全部会讲中文,接待游客训练有素。 在微博、微信、论坛和媒体报道中,有很多对这些免税店的抱怨和投诉,不少消费者直指它们为“黑店”。从以往报道来看,日本、越南、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亚太国家是这类“黑店”的重灾区。 新华社记者特别关注了一些涉案商店,走访业内人士和受害者,发现这些“黑店”有生存的“沃土”。 首先,境外消费市场大,“黑店”有利可图。远游归家给亲朋好友带礼物,是中国人一大习俗,如今腰包鼓了,走得远了,异国他乡的特产当然是送礼佳品。 记者发现,在越南,从北部下龙湾、中部岘港和芽庄,再到南部胡志明市,一些所谓免税乳胶寝具店成为中国旅游团必到之地,店内枕头、床垫等经常被中国游客一扫而空,甚至有的店还出现过断货。 乳胶寝具受青睐不奇怪,但当地乳胶寝具什么价位,产品质量有何差异,游客其实并不了解。一些不法商家正是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对中国游客下手。 其次,导游成导购,服务一条龙。很多中招的中国游客都有共同特点:不懂当地语言,甚至一句外语都不会;报廉价团出游,缺少境外旅游经验;对旅游目的地了解不多,全凭导游安排;愿意花钱,出手大方;听到中文就激动,见到同胞就觉亲切。所以,当他们在陌生国度游历几天后,被导游带入一个物品丰富、中文销售热情接待的店铺里,很容易动心,更何况很多还是中老年游客,一旦导购扯上儿孙福祉,他们几乎抵抗力尽失。 第三,特色产品免税店推介当地资源,易获所在国政府支持。无论是日本的酵素、药妆,澳大利亚的蜂胶、绵羊油和奶粉,还是越南的乳胶枕头和新加坡的电子产品,不仅是商品,也是当地文化符号。这些商品销路好,既能带来税收,又能推广本国文化,当地政府没有理由不支持。 另外,当地旅游行业不规范也是原因之一。近年来,中国人“走出去”规模扩大,给海外旅游业带去强劲推动力,很多小型、不正规的旅行社和商家也见缝插针生长起来。其中不少华人导游没有底薪或底薪很低,收入全靠游客购物提成。在日本一家大型旅行社工作多年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她知道有的不正规旅行社与所谓的免税店和高档餐厅勾结,对导游进行培训,时时对游客“洗脑”,令游客对其产生信任,后面不管是购物还是住店和用餐,就都任由摆布了。 中国国家旅游局驻日本首席代表张西龙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短短1年半时间里,日本免税店从400家扩展至3万多家,而且免税商品几乎涉及各个领域。在这一高速扩张背景下,鱼目混珠的现象也十分严重。特别在东京、大阪等中国游客过度集中的大中城市,新生了部分由来自中国港澳台地区、大陆以及在日华侨华人以合作、合资等方式开设的免税店,专门针对中国游客采取不正当营销和推销方法,中国游客因此购买货价不符等“黑心”免税商品的现象也越来越多。 正是张西龙提到的某些带有华人色彩的免税店,成为让中国游客海外游最受伤的坑,需要特别提高警惕。(执笔记者张欣,参与记者许缘、马兴华、乐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