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还藏着多少猫腻?
来源:法制晚报 发布时间:2016-02-18 14:39:01

外出旅游早已成为很多人过大年的新方式,随之而来的则是旅游市场的各种乱象被频繁曝光。

比如说,“完爆”青岛大虾的哈尔滨天价鱼事件不断发酵,成为旅游餐饮业宰客的又一个样本;再比如,昨日有报道称,黑龙江存在导游员“低龄”获取导游资格的违规行为,一名“90”后导游在12岁时就获得导游证,一名“80”后导游获得导游资格证时不满10岁;还有北京的“一日游”,虽经一再治理,但又有导游辱骂游客的新闻被曝光。

据今天的《北京青年报》报道,市民邵女士报名参加了旅行社赴泰的旅游团,该旅游团的出境游保证金以金融押金方式支付,即旅客支付旅行社一定数额押金后,便可享受泰国五晚六天仅2000元的低价团费。此后,因押金50万并未如期归还,邵女士诉至朝阳法院,要求旅行社归还欠款。

在办案中,法院向国家旅游局发出相关的司法建议,近日国家旅游局出台通知,规定出境游保证金一律以银行参与的资金托管方式收取。

旅行社合同不规范、乱收费,甚至收取大额的“出境游保证金”;导游队伍良莠不齐,很多人变身导购,运用各种手段诱惑甚至逼迫游客购物;景区附近的购物店、餐饮店缺乏诚信,宰客行为层出不穷……百姓出门旅个游,从旅行社、景点、交通、住宿到餐饮,这条利益链上究竟有多少“外人”不了解的猫腻?

据报道,春节的旅游高峰刚过,就有很多人打算清明节赴婺源赏花,导致清明节假期第一天去往婺源的高铁车票已经售罄。面对公众的旅游热情,无论相关部门还是旅行社、商家,都应该小心地呵护、鼓励,因为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旅游市场越做越大,让旅游行业健康发展。

反之,倘若从业者干的都是砸自己饭碗的事情,就会把原本可以持续下去的生意变成“一锤子买卖”。长此以往,很多人或许就会在假期里选择宅在家里,或者是摆脱旅行社、远离国内游,背起背包走得更远。

这一点或许已经初露端倪——就在刚过去的春节,中国出境旅游的人数近600万,不少人在网上分享在海外享受到令人感慨的优质服务。长此以往,如果我们的旅行社、导游、景区、商家都只想着“赚快钱”,不把宰客当回事,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境外游、自助游,让更多的“肥水”流出去。

这几天,还有网友投诉在丽江束河古镇吃饭遭遇宰客:一行人点了6份炒饭、2份米线和7听可乐等,共消费248元。结果这样的晒单遭到大家的“讨伐”:吃顿饭人均30元还嫌贵?穷就不要出门旅游了……

“穷就不要旅游”,这样的声音才真正是一种悲哀。旅游业的暴利、宰客,在不知不觉间竟已成为“常态”。我们的旅游业管理,如果总是跟在媒体后面,有导游骂旅客被曝光,就只是处理涉事旅行社;有天价鱼被曝光,就只是关停涉事餐馆,那么很快就会出现下一个黑导游、下一个低价团或下一个天价×××。

当下,我们的旅游行业急需成本核算、指导价格、严格监管、令行禁止,把那些行业内的猫腻都查出来、清出去。否则,暗藏猫腻的旅游市场只会变成大家跑去境外消费的催化剂。(本报评论员庞岚)

更多精彩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