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违约事件频发 “资产荒”向纵深演绎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布时间:2016-02-26 07:33:00

今年以来,信用债市场个券违约频率较2015年显著提升。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至今不到两个月时间内,个券违约事件已接近2014年全年债券违约数量。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信用债、P2P等金融产品违约风险增大,以及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逐步下滑,投资者配置高收益固收类产品的热情可能降温。估值水平持续降低的股票等权益类资产或受益于这一“资产荒”变局。2011年以来信用债年度发行规模(亿元

信用债违约再度增多

在宏观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实体经济转型及生产过剩行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去年以来信用债市场的信用风险事件持续增多。从2016年以来的最新情况来看,现阶段信用债违约事件“高发时间窗口”仍在延续。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已有5只债券违约,其中3只债券出现未及时兑付,2只集合票据最终由担保人代偿。2016年至今不到两个月时间内,信用债市场的个券违约事件已接近2014年全年的债券违约数量。历史数据显示,按违约数量来看,2014年信用债市场有6只债券违约,2015年全年则共计有24只。

具体来看,春节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2月14日),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山水”)和亚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邦投资”)分别公告称,发行的短期融资券“15山水SCP002”、超短期融资券“15亚邦CP001”不能按期足额偿付,构成实质性违约。而在此之前的1月21日,山东山水所发行的中期票据“13山水MTN1”,也出现了本息到期无法兑付的情况。

此外,今年1月份两只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也发生了违约,并最终由担保人完成代偿。1月18日青岛三特电器集团发行的“13青岛SMECN1”6360万元集合票据本息无法兑付;1月27日重汽集团福建专用车有限公司“13宁徳SMECNI1001”3703万集合票据本息无法兑付。随后,担保人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均按规定履行义务完成了本息代偿。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5只已经违约的债券,目前已经出现违约的一些信用债发行人,其仍然在存续期的债券,未来面临极大的违约风险。例如,在“15亚邦CP001”2月14日已经违约的情况下,亚邦投资还有三期存续短融(“15亚邦CP002”、“15亚邦CP003”及“15亚邦CP004”),未来的兑付不确定性较大。而去年已经在中期票据“11天威MTN2”上发生利息违约的天威集团,当前仍存续的一期公司债及一期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PPN),也同样由于公司持续亏损、资金枯竭,面临较大的兑付风险,将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风险偏好料持续下降

今年以来,在信用债市场违约事件较多的背景下,机构对于信用债市场,尤其是低评级、高收益债券的风险预判和风险偏好,普遍持较谨慎的看法。

本周三,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在最新发布的2016年第一期《聚焦人民币债券》期刊中表示,目前境内信用债发行人总量超过3000家,且信用质量参差不齐,预计2016年境内市场会爆发更多违约事件。例如,产能过剩行业的重组亦将导致更多信用事件发生,资产出售和并购等类型的事件可能对发行人的信用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穆迪大中华区信用研究分析主管钟汶权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目前还难以确定2016年全年中国信用债违约事件的总量具体能有多少,但今年境内各类企业债券违约事件数量大概率高于2015年全年水平。此外,该分析人士称,在供给侧改革和经济转型环境下,以往地方政府对于相关违约债券的支持或是“兜底”,其力度在2016年也可能出现下降。上述变化可能进一步对相关资金的投资热情带来一定不利影响。

从目前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变化来看,各类机构投资者对已经暴露的信用风险事件及未来可能出现的“踩雷”风险普遍更趋谨慎。在早前备受市场关注的山东山水超短融债违约案例中,有多达5家公募基金“踩雷”,从而成为迄今为止公募债券持仓风险暴露最突出的债券违约事件。此外,尚在存续期间的天威集团公司债“11天威债”,也有多只债券型基金持有该品种。

对此,有券商交易员进一步表示,在近两年债券型公募基金大幅扩容、各类理财产品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信用违约案例和机构“踩雷”事件持续增多,券商等各类机构对于高收益、高风险的信用债投资偏好正出现显著下降。与此同时,来自海通证券、第一创业等研究机构的观点认为,在去年下半年以来“资产荒”背景下,固收类产品片面追求高收益率的高风险偏好,但随着产能过剩行业负面评级增多、少数企业主业经营和现金流的恶化,这种高风险偏好将逐步走低。

“资产荒”格局或生变

回顾去年下半年以来广义固收类金融市场的变化,一方面,P2P等固收类金融产品违约风险加大;另一方面,以银行理财为代表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水平,也随宽松的信贷环境持续下降。结合今年以来信用债市场违约事件增多的状况,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相关领域高收益光环逐步褪色,大量谋求安全、高收益的固收类资金可能持续流出相关市场。在此背景下,去年以来的“资产荒”格局可能发生深刻变化。

在信用债市场的投资方面,从国际市场上看,在油价大跌、商品价格低企的背景下,穆迪今年1月已将175家石油、天然气和商品公司列入负面观察名单,涉及高达5400亿美元债券。而早前标普等评级机构,也已经不断发布了对于全球产能过剩行业债券的投资警示,并引发全球固收类投资资金持续流出这一市场。

来自基金追踪机构EPFRGlobal的数据显示,在截至今年1月20日前的一周时间内,约有49亿美元流出投机级债券基金,另有10亿美元资金流出投资级债券基金。相比之下,有51亿美元进入了政府债券基金,创近12个月以来最高纪录。

结合国内广义固收类金融市场来看,分析人士指出,从资金流向上来看,随着相关高收益固收类资产安全性及收益率优势下降,未来国内市场可能会出现资金大量流出的状况。一方面,在违约风险明显增大的背景下,信用债市场收益率差别化和发行定价中风险溢价的不足,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成为其相对其他资产投资吸引力下降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水平如果出现趋势性走低,其相对国债等利率债品种的收益率优势也会明显下降。

而从受益资产的角度来看,包括当前向更多类型投资者开放的、较为安全的利率债市场,以及估值水平已持续下降的股票等权益类资产有望在此过程之中受益。

更多精彩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