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丰沛的年代:发生在90后身上的性与爱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6-02-26 19:14:10

马快是这部纪录片的艺术指导,生于60年代的他,惊喜地发现,这一代人“对自己、对性、对爱情的认知程度超乎了我的想像。”《雨水丰沛的季节》公映那天,在学校一个小教室,有学生看哭了。

纪录片截图。

纪录片截图。

这是一个关于90后性与爱的故事。两个90后找到一群90后,坐下来谈性,拍了部纪录片。

导演危凯和陈烨,是西安某高校两名在校大四学生,纪录片的名字充满诗意:《雨水丰沛的季节》。

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拍摄时,正值2015年春末夏初的雨季,“那种潮湿的感觉正如年轻时的性。”危凯告诉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

2015年12月,片子入围第五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著名性学家李银河看完片子,盛赞其“像一部社会学性学调查报告”。

在整个青春期,性,令危凯压抑、充满疑惑。

整个拍摄过程,对危凯来说,像是在求解。

他和陈烨找到三十几个90后采访,他们与性相关的经历迥异:有原谅出轨丈夫的年轻母亲、同性恋者、双性恋者,有迷恋与摇滚乐手发生关系的“骨肉皮”,也有渴望被施虐的性虐爱好者。

在诉说与性相关的体验和细节时,他们通常点着烟,神态松弛。

通过观察、记录一个人对于性与情感的表达,能够探索一个个体的自我认知过程,危凯这样总结,性的背后,有关爱与选择,和个体家庭环境、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

为什么是90后?

危凯想了想,“我们这一代人成长于社会转型期,对于性的态度,比起上几辈有所不同。未来十年间,这些人将从原生家庭脱离,组建新的家庭,担负重要的社会角色。我想记录下,他们现在如何看待性和感情。”

“最初的情感选择,与他早期的亲子关系有着潜移默化的关系”

几乎所有看过纪录片的人都对景儿印象深刻,大眼睛、鼻梁高挺、五官清秀。她直言不讳地谈性,语气轻快,自带性常识科普。

有一个女孩对陈烨说,“看完片子后我爱上了她,恋爱的感觉。”

五月的一个午后,在景儿租住的房子里,她坐在床上接受采访。她穿着男友的衬衫,尚未及膝。

藏青色的窗帘拉上一半,屋内较暗,但仍有强烈的光线从缝隙处漏进来,洒在景儿裸露的腿上。

几乎没有适应期,景儿一下子就融入了拍摄,“初中时就会自慰了,我经常在床上假装自己被强奸。”说到兴起,她用手拍大腿,身子东倒西歪。

景儿是个双性恋:“我对一个人有感觉,不分男女,只是他刚好是个男生或刚好是个女生。”

  这种意识,早在景儿高中时期便明确。她既对男生打扮的、白白净净的女孩感兴趣,也对一个长相阳光、时常在操场上奔跑的男孩有过感觉。

纪录片截图。景儿在讲述自己的故事。

纪录片截图。景儿在讲述自己的故事。

景儿的第一次性体验是与一个强势的女孩,有些像母亲,她有一种被征服的感觉。

她对镜头诉说着女同之间的性,就像在描述一次极其有趣的探险:“人生居然有这么美妙的事,让我觉得艰辛的生活中有了轻松愉悦的时刻。”

她所谓的“艰辛”,是指早年由父母主导的糟糕的亲子关系。

景儿的父母是教师,他们将课堂上的严厉带到了与女儿相处的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什么,都得不到表扬。”

她至今记得,小学时想要一块swatch手表,父母拒绝了,并在商场当着许多人斥责了她。她一度错误地理解成,自己配不上那块手表。

景儿说,“最严重时,我妈一开口骂我,我就想自杀”。

成年后,她阅读许多心理学书籍,意识到自己敏感、自卑、情绪化,并将性格缺陷部分归结于父母早年的严苛和冷漠。

在景儿的叙述中,和父母的关系占到很大比重。

危凯有意将这些素材剪进这部以性为主题的纪录片,他认为,个人最初的情感、性的选择,与他早期的亲子关系有着潜移默化的关系。

“她第一次性体验,为什么选择个性强势的女孩,因为她在原生家庭中习惯了压抑。这与她早年的内向、自卑形成互补。”危凯和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说。

“我们很容易定义‘异类’,但不过是另一种选择,没有对错”

景儿曾经有一个男朋友。对方年长她几岁,产生矛盾时,男友会引导她用平和、直面的态度处理问题。“我发现,爱,是成熟的人才能学着做的事。”

她承认自己仍然对特定类型的女生有感觉,包括性冲动,但仅限于心仪。她信任现在的男朋友,两人正努力维持一段稳定的亲密关系。

李银河曾说,每个人都有双性恋的潜质。

经历这次拍摄,危凯更倾向于相信这个观点。“片子里许多人的故事,会让人对性观念产生模糊的概念。”

  “这种改变是好的,”危凯和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说,“从前我们很容易定义‘异类’,但‘异类’不过是另一种选择,没有对错。”

雨水丰沛的年代:发生在90后身上的性与爱

纪录片截图。《雨水丰沛的季节》拍摄于春末夏初的雨季,“那种潮湿的感觉正如年轻时的性。”

袁复生是从一个导演手里拿到这部纪录片的拷贝版本。以前,他是一名跑文化口的记者,阅书阅片无数。

一个细节让他印象深刻:镜头前,一个直男讲述自己在醉酒状态下,被迫与一个男同性恋者发生关系,他还感受到了快感。

“真是尴尬又搞笑,但也很现实,人的界限,尤其在身体方面,是很难泾渭分明的。”袁复生说。

孙靖就是这位直男,他笑说自己“快弯了”。他的身边有许多朋友是同性恋,并时常听他们诉说情感故事。

时间久了,他越来越能够感同身受。“现在觉得,如果找一个男朋友作伴侣,也挺好的。”

有人对危凯说,他纪录片中的人群过于小众,不能代表90后人群。

“这并不妨碍我呈现这部分人,”危凯说,“对于主流外的性方式的选择,我希望传递一个包容的态度。更何况,什么是主流,谁来定义主流?”

“太残忍了,我有一种想保护她的冲动”

编着非洲辫子,一身朋克装扮,黝黑肤色,脖子和手腕戴着银饰,见过花椒的人总对她印象深刻。

她太特别了:抑郁症,有自杀经历,是一名“骨肉皮”——追求和明星(可以是影星、歌星、作家等)发生关系(大多数情况是肉体,少数情况为精神上)的人。

一开口就语出惊人,她只和摇滚乐手做爱,称自己是“摇滚乐的慰安妇”。

拍摄那天,是危凯第一次和花椒见面,在西安城墙下一家名为“草莓屁股”的饮品店。那是花椒和朋友们常去的地方。不间断有人过来和花椒打招呼。

没有太多铺垫,花椒很快进入状态:她曾经割颈动脉自杀,未遂。医生诊断她得了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症的一种。她总想在生活十分美满时结束生命。

同为女性的陈烨对那天的拍摄记忆深刻,因为“十分压抑”。

拍摄过程中,三个人不停地抽烟,陈烨感到无法控制地失落,“代入感太强了”。

“对于花椒,我有一种想要保护的冲动,不忍心看她一层一层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但我们需要问的很细,我常常感觉太残忍了。”很多极其私密的问题,陈烨感觉自己正在侵犯她。

  从下午一直拍到晚上,危凯和陈烨走在西安的城墙下,陈烨还是没有缓过来,她感觉自己没有丝毫气力,直接吐了。

纪录片截图。

纪录片截图。

花椒却感到前所未有地轻松,“从来没人那么耐心地听我表达我的看法,并且不反驳我”。采访结束后,她在咖啡馆坐到打烊,又在不远的巷子里坐到了天亮。

她数度落泪,用最快的时间进行“坦诚”,“我恨这个商品社会,不想融入它。”

父母更让她伤心,“他们嫌弃我无所事事的状态,但又忽略我的病情。”医生建议花椒的父母配合治疗,遭到他们的拒绝。“他们至今仍认为,我的病是自己想不开。”

拍摄后一个月,花椒再次自杀,未遂。这次,她吞下大量安眠药。

片子刚剪辑完的时候,危凯在网上找到了李银河,希望能得到一些回馈。他常看李的文章和言论,认同她的包容性。

花椒给李银河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形容这个女孩很生动、精彩,“但她可能是个特例,代表性就差了。”

危凯最终没有放弃花椒的素材,成片时,花椒的影像占了二十多分钟。“这是出于我的初衷——记录下人们谈性的样子。”

再见到花椒的时候,她正在接受治疗,剪了一头干净的短发,看起来精神很多。她意识到自己“病了”,“我太极端。”

“90后群体不同模式的性爱史”

危凯告诉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他成长于陕西汉中市的南郑县,坐火车到西安要9个小时,那里生活节奏缓慢,民风淳朴、保守。

初中时,学校发生一起女学生被强奸的案件,有关女孩、性的风言风语在学校、整座小城传的沸沸扬扬。

校方和老师却闭口不谈,也没有针对学生进行任何防范教育。

这让危凯感到不理解,甚至压抑。拍纪录片时,他下意识想到这件事。一个潜在的声音告诉他,人们应该在青少年时期大方地、健康地谈性。

  这部纪录片做到了这一点,几乎是一部“90后群体不同模式的性爱史”。

纪录片截图。

纪录片截图。

1993年生的杭杭,第一次性经历是和一名性工作者,他形容那次体验“很美好、和谐”,但性交易有个巨大的坏处,“去之前被欲望充斥着,结束后空虚。”

点点是个男同性恋,他曾与一位陌生人约炮,但体验很糟糕,“还不如在家打游戏。”

打扮性感的黄璐是个性虐爱好者,她享受被性虐的快感,“性爱方面的契合,在情感关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著名纪录片导演吴文光认为,人物的表述是这部纪录片的最大亮点,“从每个镜头前,人的表情和态度,那种打开心扉的样子,能够看到作者的诚意,很深的诚意,同龄人的惺惺相惜。”

景儿在镜头前直言,曾有一个男孩让她心动,但这段关系最终因为性生活不够契合告吹。

宅男打扮的刘松抖着腿,“初中时,我在自慰后感觉非常内疚,见到喜欢的女生会很羞愧。觉得她好纯洁,但自己很龌龊。”

陈东旭能够准确说出与女友第一次性行为是在“2014年3月24号”、“如家宾馆的629房间”。他责怪自己那晚太急躁,没有顾虑到女友的感受。

由于没有避孕措施,女友事后一直担心会怀孕。

拍摄那天晚上,危凯找了一家很破的KTV,陈旭东席地而坐,斜靠在墙上,彼时他和女友的关系已出现问题,出于“不管如何,我都要对她负责”的想法,他对着镜头说,“我觉得,我们还是会走很久,走到最后。”

一个月后,陈旭东和女友分手了。

他不敢再看这部纪录片,认为自己没有实现当初的承诺。

“谈性是多么自然、正常的一件事”

危凯选择了初中同学徐甜的故事作为结尾。

她是一个典型的小镇女孩,学历不高,1994年的她已为人母,丈夫出轨,她最终选择为了孩子隐忍。

危凯想,徐甜孕育了新的生命,能够带给结尾轻快的感觉,赋予其一种生命力。

  但这一故事被认为是最弱的一个,“表达了向主流价值观妥协的意味。”袁复生向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评价。

纪录片导演危凯。

纪录片导演危凯。

人们会如何在镜头面前表达性的故事,这是危凯最想记录下来的。

“现在,不少人对着镜头分享自己的性爱细节,这在20年前,是难以想像的;20年后,人们再来看这部纪录片,可能会觉得可笑。”危凯说,因为谈性是多么自然、正常的一件事,有什么值得拍的。

看到片子后,李银河觉得很惊喜,她惊讶于90后对待性的态度,以及自我身份的认同是如此自然。

这位时常深陷于舆论漩涡中心的性学家,希望人们接受性的多元化。

“片中有几个同性恋者,他们对自己的身份接纳得很彻底,没有负罪感,没有过多的心理负担。”80年代末期,李银河曾做过同性恋社会调查,“那时我采访的人,岁数比现在的90后大呢,他们仍然无法完成自我接纳。”

李银河生于1950年代,“那时候,婚前性行为是不可想象的。”

她回忆,70年代的很多大学,在校规上明文禁止谈恋爱,甚至有的校园用大字写着:“接吻也属于性行为”。

  李银河分析,人的成长环境不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两者相辅相成。”

纪录片导演陈烨。

纪录片导演陈烨。

马快是这部纪录片的艺术指导,也是危凯、陈烨的任课老师。生于60年代的他,惊喜地发现,这一代人有着完全不同的风貌,“他们对自己、对性、对爱情的认知程度超乎了我的想像。”

《雨水丰沛的季节》没有被放上网,只在小范围内口耳相传,但清一色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在豆瓣、微博上,许多人点了高分。

公映那天,危凯和陈烨在学校借了个小教室,有学生看哭了。

“我只拍了很小一部分人群,但这部分可以很大。”导演危凯和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说,“你看到了什么,就是什么。”

更多精彩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