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说吧]嘲讽法官遇害者 醒醒吧
来源:搜狐网 发布时间:2016-02-29 19:20:44

【今日深评】

2月26号晚,北京昌平女法官马彩云遭到两名歹徒枪击,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中一名歹徒李大山,是马彩云审理的一起离婚后财产纠纷案件的原告。

“有谁能诋毁你用生命迸出的尊严!” 这是马彩云写过的诗句。这位昔日北京昌平区文科状元、基层工作15年法官的去世,却遭到了一些人幸灾乐祸的嘲笑声。马彩云的老师姚建宗教授,在悼文中写到:“相当多的网络帖子对于马彩云同学的遇害则进行了极其恶劣的攻击充斥着幸灾乐祸的叫好声、嘲讽声、谩骂声、侮辱声!对此,我们真是难以名状的愤怒!”

维护法官的法律权威,这是社会的底线。为何法官被伤害的新闻屡屡发生?“自2007年至今,马彩云年均结案近400件。”高强度的工作下如何化解矛盾,法官的安全如何得到充分的保障?马彩云被枪击事件,给社会的提醒是什么?

听听启明怎么说,请点击上方《明说吧》视频节目吧:)

【今日速评】

1、一线楼市大涨 谁在炒?

2、天津爆炸受损车 “洗白”入市 ?

3、顶替上大学 需要终极调查!

亲们,视频内容将会在今晚20点30分准时上线,敬请点击。

搜狐出品《明说吧》:周一到周五每晚八点半,在搜狐网,搜狐视频,搜狐新闻客户端,手机搜狐网,四端同时上线。点击《明说吧》,我们与您一起纵论天下事。

《明说吧》微信公众号:明说吧栏目

《明说吧》公众平台地址:http://mp.i.sohu.com/s40000233710315/profile

《明说吧》视频主页地址:http://tv.sohu.com/s2015/stx/

【上期节目回顾】顶替上大学 惊动联合国?

短片:“我做梦也没想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人,用我的身份证号,上了我考上的大学,一直以一个教师的身份,在同一个省份生活着。”

大家好,欢迎收看《明说吧》,有话明说,我是启明。

刚才的这段话出自一个33岁的女孩之口,比电影还具有戏剧性。身份证号是我的,姓名是我的,照片不是我的,而她还以老师的身份好好活着。启明要告诉你的是,这是一个真实的新闻,而且还“惊动了联合国”!惊动联合国?别诧异!我先给您说说啥事。

这“惊动了联合国”的事儿,不是外交纠纷,不是区域战争,而是一起中国河南的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

河南沈丘县新安集镇新西村的王娜娜,今年33岁,在农村,这个年龄还远没等到逼婚,就已经嫁为人妇、结婚生子,但因为申请银行贷款被拒,她才惊讶地发现,有一个使用她的身份信息上大学、工作生活的人,一用就是十几年。没错,她的信息被冒用了,准确的说,不仅是身份信息冒用,还有当年高考上学的资格,尤其是这个资格。

短片:“小时家穷,父母让三个弟弟妹妹辍学供我上学。为了学费,母亲还跑到郑州卖菜,日夜辛苦。——2003年,高考估分后就杳无音信,我至今还记得迟迟等不到录取通知书的心痛,和面对父母、弟弟妹妹的愧疚。这事哪能忘?”

曾经的希望破灭,竟然是人为所致,这种心碎的感觉我们感同身受。人生对调,这是戏文里才会有的奇葩事,现实中真的发生了,而这次,顶替王娜娜上学的那一位当事人,在被发现冒名顶替之后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促成这件事被更大范围的传播。

你看,改变了人家的大好前程,顶替者的家属不但不愧疚,而且竟然是这样的态度,他们说“你这样折腾有啥用?”、“你就算当年上了那个学校,你也不一定当得上老师”、“折腾到联合国我们也不怕”。。。

事情被媒体报道,联合国还真被惊动了,昨天,联合国官方微博转发了这条新闻,默默转发,没说话,联合国微博小编也是蛮拼的。以前网上有句话,叫”美得惊动了中央“,这下可好,顶替上大学这事儿,终于“丑得惊动了联合国啦”。

不过,我们细细咀嚼这位顶替者的几句话,为啥这么有底气?事发后整个协商处理、至今没有处理结果的过程,顶替者一方出面的都是冒名者的父亲,电话也换号了,身份证也换新的了,但通过转述我们看到的这几句话,仔细琢磨还真不能说没道理,很残酷的道理。

据王娜娜说,在她开始联系部门开始调查此事后,那个顶替她的人迅速更换了新的身份证,让她的维权陷入尴尬。

短片:如果“王娜娜”已用了不同的身份证号,她为啥还能用我的学籍信息继续工作?她侵犯了我的什么权利,我又该如何维权?身边已有人劝我放弃,说这种事这么复杂,折腾到最后也不会有结果。——这场人生错位,就该以我的“放弃维权”而了结吗?

这件事情已经惊动联合国,那么后续怎么处理呢。东方今报记者最近与周口市相关部门取得联系,3个部门,给出的是3中不同的说法,周口市教育局信访办说“应该确定是顶替”,周口市招生办称“招录环节没问题”,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则称,真真假假难以确定。

有关部门,大家在等一个权威公正的说法,我们的心,都在等待。

要说冒名顶替上大学,这些年不是第一次见了,前有山东齐玉苓案,这桩曾被称为“中国宪法司法化第一案”的案例,就是冒名顶替上大学,2004年湖南罗彩霞案,同样是被冒名顶替上大学。

事发曝光后,最大的变化,可能就是顶替者及其家人为当年的错误承担代价,罗彩霞案中,顶替者王佳俊离家出走,学籍、党籍、户籍被注销,工作被开除,父亲入狱,代价不可谓不大。

代价必须得有,人生是不可逆的,被顶替上了的大学也再无可能让被害者重新再上一次,以及因为没上大学而推导出的人生,确实也是不可逆的。谁来赔偿,怎么赔偿,几千块几万块的私了可以吗,有关部门该不该介入调查,都是个问题。

值得琢磨的其实还是后一句话,“你就算当年上了那个学校,你也不一定当得上老师”,这话启明相信,被顶替上的大学,其实是个大专,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穷人家孩子上了这个学校,可能还真的不会得到什么, 启明觉得,能顶替你上这个学校的家庭,显然不可能是媒体多报“花了5000块钱中介费”那么简单,顶替上大学、上完大学找好工作,全程都是拼爹、拼家庭的战争,农村孩子王娜娜怎么能拼得过有背景的顶替者“王娜娜”?但这个丑陋的冒名替代利益链上的人们,教育主管部门、户籍部门、顶替者家庭,哪些人顶风作案,他们的权力,要嚣张到什么时候?

“惊动了联合国”也没用,是没用,联合国除了微博转发一下,可能也真做不了什么,这种让友邦惊诧的中国故事,还会一轮接着一轮上演吗?什么时候到个头?顶替者、为顶替者提供方便的人和机构要承担法律责任,被顶替者获得一些经济赔偿,但然后呢?

当年山东齐玉苓案被当作宪法司法化的第一案来看,受教育权曾被法院作为公民宪法权利来保障,但最终还只是民事诉讼,而不是宪法诉讼,中国没有宪法诉讼,中国的宪法虽然是根本法,却不能在诉讼中被引用,公民的宪法权利受到侵害就只能被这么作为民事侵权补偿着。

明说吧,冒名顶替上大学,这不仅是关系个人命运的事情,而且可能会牵出关涉国家司法改革和法治建设的大事件,就看我们是不是依然看重,还是习以为常。

更多精彩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