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码头长江边,追思怀远,悼念先人。昨天,在南京鼓楼区民国首都电厂遗址公园,350余名鼓楼区驻地官兵、机关党员干部、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和新市民代表参加了南京市2016年首场清明社区公祭活动。“生态安葬”你能接受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发现,对于节地生态葬,老年人心态开放,子女反而放不开,有些想不通。
今年首场清明社区公祭活动以宣传江葬、树葬等生态安葬为重点。66岁的居民朱学明说,他和老伴早就和女儿谈过今后的打算,“有三个选择:树葬、壁葬或是江葬。”朱学明说,“我女儿现在不太理解,我们还在做她的思想工作。”昨天上午,在雨花功德园,记者碰到了一对老夫妻。“我们来这里想了解下壁葬,”82岁的陈爷爷说,“我有两个女儿,但是她们还不知道我们到这里来,”在他的眼里,赞同“厚养薄葬”。
“单说意愿的话,从我们接触的家庭来看,确实越来越多家庭都表示接受。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家庭经过多番考虑后,最后还是选择了传统的墓碑安葬。”南京市殡葬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南京每年死亡人数约为3.5万人,节地安葬方式的市民只有10%左右。江葬推出了二十多年,一共只有1万多人选择。2014年清明期间,南京试行奖励政策,对选择“不留名、不留碑、不留灰”生态安葬形式的,一次性给予每户1000元奖励。但两年下来,全市只有51户来领取了1000元。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