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征集文物为唤起人们关心历史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5-19 10:06:01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虽还未入住新址——原上海美术馆大楼,却已开始谋划未来的发展大计以及展览规划。除了向海内外广泛征集能反映上海历史和文化的实物和文献、照片资料外,还与普陀区文化局联合推出“笔墨的超越——海派绘画和文献展”。开幕式上,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长张岚向记者畅谈未来的展示蓝图。

征集文物为唤起人们关心历史

海内外征集活动是否为开馆做准备,难道历博现有馆藏不够撑起展览空间?张岚解释说,目前历史博物馆的文物是比较充裕的,公开征集是希望在征集过程中,让更多人关心这些“历史痕迹”,也为今后的研究做准备。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文物不是古董,也不是艺术品,背后一定要有故事。在征集中我们并非来者不拒,有科学、艺术、历史价值的文物,才能成为历史博物馆的藏品。这些藏品也需要经过研究再做呈现。”张岚说,历博希望通过此次文物征集,让更多人关心和亲近历史,注意为历史“存档”。同时,一些新的重要历史节点也不可或缺,比如上海工业、金融业、航运业发展,四个中心建设过程中留下的一些重要文物见证等。

呈现开放创新不断进步的城市

张岚说,历博是综合反映上海地方历史的地志性博物馆,以人文故事为核心。“新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将展示上海所有重要的历史节点。我们要在展览中呈现一个开放、创新和不断进步的城市,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市政等各层面。”

此次“海派绘画和文献展”也呈现了上海文化的一个重要支脉和节点,展览分绘画作品展示厅与海派绘画文献展示厅,作品展示厅精选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与上海文物商店收藏绘画作品25幅,其中包含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吴湖帆、张大千等名家作品。张岚说,海派书画收藏重镇还是在上博,但历博有自己的特色收藏。“我们的展览更着重展现海派发展变迁和社会环境,更注重画背后的故事,以及海派书画的成因。今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除常设展外,还会不断组织临时展览。”

把上海历史引入各专业博物馆

截至2015年底,全市博物馆总数达125家,其中行业博物馆、民办博物馆众多是一大特色。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副处长施彤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上海行业博物馆发展迅速,已形成国有为主,民办、行业两翼的博物馆特色。不过,这些博物馆相对分散,有些行业博物馆也存在活力不足的情况,如何更好利用这些资源是个新课题。

历史博物馆新馆的创新举措,也许是一条解决之道。张岚透露,新馆将把上海历史的宏大叙事引导到上海目前100多个专业馆中。“比如要了解上海的纺织史,在纺织业总体叙述过程中,我们会建议观众到上海几个纺织博物馆去做进一步了解。又比如要了解上海历史之根,可以到崧泽、元代水闸等一些遗址博物馆去看看。”

这样的展示方式将借助“网上博物馆”来实现。张岚说,展览将通过技术手段,比如移动客户端等载入网上博物馆,指明相关展品位于哪个博物馆。“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所有参观者找到兴趣点,更有针对性地到专门馆去深入感受。”目前,网上博物馆正在规划中,将会逐步推进。公众不仅可以在网上博物馆看到展厅中未展示的文物,更重要的是,这些文物都有文献支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