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P2P >
P2P机构转型 借智能金融概念寻求海外上市机会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7-01 11:36:23

“随着lending club违规操作引发美国资本市场对P2P机构合规经营的担忧,即使国内P2P机构披着消费金融的外衣,未来一年要实现海外上市,难度也不小。”一家国内互联网金融机构负责人感慨道。

然而,这并未阻挡国内P2P机构伺机寻求海外上市的热情,尽管他们的上市路径正悄然发生改变。

记者多方了解到,目前转型智能投顾与智能信贷的P2P机构不下30余家,而他们此举的一大目的,就是避开P2P概念的上市阻力,转而借助智能金融(FINtech)概念寻求海外上市机会。

“目前,智能投顾类企业估值相当高,也有助于他们做高市值。”上述互联网金融机构负责人认为。

P2P机构转型智能投顾布局海外上市的征途,依然道阻且长。除了监管政策尚未明朗,更大的挑战,是P2P机构如何将非标类消费金融信贷资产转化成标准化金融产品

然而,以满足智能投顾的高流动性要求。

P2P转型智能投顾平台的挑战

在欧美国家,智能投顾更像是机器人投顾,即一种在线投资顾问服务模式,通过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等相关算法搭建一个数据模型,根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财务状况及理财目标,为用户提供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资产配置建议。

在多位互联网金融机构人士看来,智能投顾公司之所以获得较高估值,主要原因是智能投顾的兴起,为个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让他们能更低成本地获得高品质的资产配置服务。

咨询公司A.T.Kearney预测,截至2020年,美国智能投顾行业的资产管理规模将达到2.2万亿美元,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8%。

“国内P2P机构也纷纷转型智能投顾,分享这块巨大市场蛋糕同时,博取海外上市与高估值机遇。”他表示。

但是,P2P转型征途,绝不会一帆风顺。

究其原因,中国智能投顾领域与美国有着很大不同——美国拥有完善的资产证券化体系,很多非标类的消费金融信贷资产都能通过专业机构设计成标准化的金融投资产品,满足智能投顾资产配置的高流动性要求。但在中国,由于资产证券化刚起步,P2P机构要转型智能投顾机构,还得兼顾产品创设问题。

记者了解到,国内P2P机构转型智能投顾平台的业务发展模式,主要分成两种,一是自己暂停了P2P业务,不再自主创设非标类消费金融信贷资产,转而向第三方P2P机构、基金公司、券商机构、银行机构购买各类投资产品,实现智能投顾数字模型所需投资策略;二是将原有P2P业务所产生非标类消费信贷资产嵌入智能投顾资产池,再搭配基金产品、券商固定收益类产品等,构建相应的投资组合。

“多数P2P平台会选择第二种模式,因为它有助于降低P2P平台业务整体坏账率,让他们的海外上市进程更加顺利。”上述互联网金融平台负责人表示。

在业内人士看来,非标类消费金融信贷资产的流动性,依然是制约智能投顾策略能否产生稳健收益的重要阻力。毕竟,智能投顾的最大价值,就是实现投资策略的再平衡,即针对金融市场最新变化,智能投顾能第一时间调整投资组合规避风险,这无形间对智能投顾所涉足的投资资产流动性提出极高的要求。

“考虑到非标类消费信贷资产还难以设计成标准化产品,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尽可能降低这类资产的投资占比,增加高流动性的基金类产品占比。”一家转型智能投顾平台的P2P机构人士表示,目前多数智能投顾平台的消费金融类非标资产占比不到20%。但这能否令P2P机构成功变身智能投顾平台而实现海外上市,仍是未知数。

他坦言,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才是制约P2P机构转型智能投顾寻求海外上市的最大障碍。

政策监管瓶颈待破

今年3月15日,美国金融业监管局发布了一份名为《Reporton Digital Investment Advice》的报告,其对智能投顾业务某些基本概念进行了说明,将算法、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测、客户投资组合的建立和由这些组合引起的利益冲突作为了重点监管内容。

在美国金融业内人士看来,这预示着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对智能投顾的监管方向。

“在中国,相应的监管方向尚未明朗化。”上述互联网金融机构负责人坦言。目前市场围绕智能投顾的主要争议,是将其纳入投资顾问范畴,还是资产管理范畴。这意味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监管体系,若智能投顾被纳入投资顾问范畴,相关平台很可能按照信息中介平台角色进行管理;反之相关平台在拓展业务时,首先需要获取相关业务开展资质,比如智能投顾平台要将基金产品纳入投资组合,就需要拥有基金代销牌照或参股基金公司,要将保险产品纳入投资组合,则可能需要拿到保险销售牌照等。

“这意味着,P2P平台要转型智能投顾平台,进而以此海外上市,必须先获取相应金融业务牌照。”他直言,这可能导致双刃剑效应,即P2P平台打算借助智能投顾热潮早日实现海外上市,将因为缺乏相应业务牌照而面临操作难题;反之P2P平台等到获取相应金融业务牌照再寻求上市,又会错失最佳的上市窗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