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公司:冒充健康专家忽悠老年人买药
来源:武汉晚报(武汉) 发布时间:2016-07-21 10:17:54

点击进入下一页

“卓睿晟”公司的所谓“专家”电话推销。

6月初,读者向先生来信称,他求职时发现有多个公司,让员工冒充健康专家忽悠老年人买药。武汉晚报记者按向先生所说,制作了一份求职简历放在网上,没想到竟吸引了13家“保健品销售”公司前来招揽。这些公司坦言工作内容就是把保健品当药卖。在随后的“求职”过程中,记者经历了多次“洗脑”,被要求“不要有太强的是非观,要过得了心里的那道坎”。

读者来信

记者朋友你好:

我以前在保险公司卖保险,做了两年。今年5月份,我从原单位离职之后,在网上投放了一份简历。没想到这份简历吸引了很多公司,都说看中了我的销售经验,可以让我轻松月薪过万。

我去面试的第一家公司在武昌,名字叫“卓睿晟商贸发展有限公司”。面试主管告诉我,他们公司主要销售保健品,只要根据公司提供的客户信息,通过电话将公司的产品销售出去就行,然后按销售业绩拿提成,公司销售员一个月最高可以拿到两万多元。

在那里上了两天班,我实在受不了就辞职了。

他们所谓的销售员,其实就是冒充健康方面的专家,忽悠接电话的人买保健品。我以前虽然是做销售的,但根本没有医疗方面的知识。那个主管告诉我,经过培训就能以“专家”的身份往外打电话,只要嘴巴利索,按照培训的内容去说就行。

别人本来就是病人,遭受着病痛和心理的折磨,他们还要把这些不知道哪里来的产品卖给别人,增加经济负担不说,如果耽误了病情,怎么过意得去?销售对象都是老年人,我们自己也有父母,老人攒点钱不容易,这些钱可能就是用来救命的钱。

除了这家公司,我还接到好几个其他公司的电话,都是叫做什么“商贸公司”、“生物科技公司”、“健康咨询公司”,一听他们说是卖保健品的,我就拒绝了。

希望相关部门可以调查一下,好好管一下。

你们的读者小向

2016年6月

记者一份简历

引来13家“卖药公司”

为了弄清向先生说的这些情况,6月初,记者将一份简历挂在了58同城网上。

随后的一周时间里,记者先后接到了上百个面试邀请电话,其中有13家是“保健品销售”公司。

一家名为“武汉天慈源科技”的公司,在面试邀请电话中表示,该公司招聘电话销售员,主要负责保健品销售,“我们有优质的客户信息,只要你有销售经验,掌握销售技巧,通过电话就可以把保健品卖出去。”

招聘者还特意解释说:“我们不卖药,这方面国家管得严。们不做违法的事,不会对你造成影响。我们只卖保健品,销售的时候把它说成药就行了。”

另外一家“武汉子曰之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电话中说:“我们会进行话术培训,很容易搞定客户。公司产品都是正规渠道来的正规保健品,肯定不会吃死人。”

在这13家关于“保健品销售”的面试邀请电话中,除了少数几家表示“具体情况到公司面谈”,其余大部分都在电话里就明确表示“把保健品当药卖”。记者对这些电话分别进行了录音。

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记者将这几家公司查询了一遍,发现“天慈源”“武汉卓睿晟商贸发展有限公司”等几家公司经营范围里有“保健食品批发兼零售”“武汉子曰之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康美生健康咨询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里没有“保健品批发兼零售”,只有“健康咨询(不含诊疗)”一项与“健康”二字相关。而“武汉长青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注册经营范围中,大部分是计算机、通讯类业务,与“健康”沾边的只有“一类医疗器械批发零售”这一项。

但是在58同城和赶集网上,“卓睿晟”在经过营业执照认证的招聘信息中称,该公司“致力于高科技医药保健品的研发、生产,产品出口欧美、东南亚,成为中国医药保健品行业的龙头企业”。

上岗前要掌握“话术”

必要时还得靠忽悠

接到面试邀请之后,记者曾先后到“卓睿晟”“子曰之光”“长青堂”等五家公司面试,几乎都遭遇到了或多或少的现场“洗脑”。

“卓睿晟”公司的王姓负责人说,所有卖保健品的公司,都是把保健品当药卖,销售过程中,“要掌握话术,讲究销售技巧,在熟悉产品的情况下,有时候要忽悠一下。”

他还告诉记者:做这个行业你要有心理准备,不能有太强的是非观,你要想,即使我们不把药卖给他,别人也会卖,并且卖的更多,不要觉得心里过不去;既然他愿意花钱,为什么我们不挣?

今年刚刚27岁的胡西武(化名),曾在广州从事了3年保健品电话销售,已经拥有一家公司,上个月刚回到武汉筹备新公司。公司还没注册下来,他已经开始招兵买马了。

胡西武对记者进行面试时说,很多刚进入社会的“菜鸟”,进入这一行过不了心里那一关,觉得有负罪感,很快就离开了。“你已经不年轻了,不能像那些‘菜鸟’一样想太多。你看着别人买车、买房子,你不动心?”

胡西武还一再给记者吃“定心丸”:“产品都是正规厂家生产的,不会出安全问题,不用担心有人会找你。我们这叫做‘谋财不害命’。”胡西武说,保健品销售公司的产品,大多都是从厂家进货,有什么牌子的产品,就用这个牌子的厂家身份销售。

通过广播电视搜集粗放信息

用书刊和“大礼包”深度推销

根据面试摸排到的情况,记者选择了“武汉卓睿晟商贸发展有限公司”和“武汉康美生健康咨询有限公司”这两家规模最大的公司,作为卧底对象。记者刚“上班”时发现,这些公司的销售员每人手里都有上百份不同病症病人的信息。

6月初,在中南国际城D座3004的“武汉卓睿晟商贸发展有限公司”,面试之后,记者被分到了“30楼销售部”,同部门还有20多名销售员,都被分成小组,由组长管理。

记者所在的小组,组长自称王姐,两年前曾是武汉某知名培训机构的考研培训老师。

王姐告诉记者,“卓睿晟”在大楼的4楼、13楼、18楼、30楼、32楼都有分部,各自单独管理,共享客户信息。“行业内普遍做法,是在广播和地方电视台做节目,一个节目针对某几种病症,观众拨打电话询问后,接线员进行信息登记。之后,我们的后续人员进行电话回访、销售。同时,我们会印制一些关于这些病症和产品的杂志,按照之前收集的地址信息免费投递。如果他看了杂志,主动打电话回来询问,说明购买意向非常大,这些就是优质资源,稍微聊一下就能成单。靠书刊投递来锁定客户,是行业内最普遍的做法。”

王姐说,每年广告投放就有几十万。羊毛出在羊身上,同一个客户,一种产品在他身上卖的差不多了,就会换另一种产品,再由另外一组成员继续在他身上挖掘。

在珞喻路华乐商务中心3楼的“康美生健康咨询有限公司”,培训讲师马姐说,武汉目前同类公司太多,除了以书刊投递锁定客户,不少公司还开辟了新的销售办法。“我们现在正在做‘大礼包’项目,这比书刊投递更有效果。所谓‘大礼包’,就是将药店里的常见保健品组合打包,以低廉价格销售给客户,想办法让客户产生信赖。之后,再销售几千元一单的高价产品。”

一边抠脚一边“卖药”

嘲笑老人“太好骗”

这些公司的销售话术脚本上,不仅从病人的回答上分析其心理,建议销售员如何应对,甚至连销售员什么时候需要叹气,什么时候需要停顿,连停顿多少秒都有指导意见。

“卓睿晟”公司交给记者的多份话术资料里,要求销售员“不要急于卖药,要让对方求着你买药”。王姐告诉记者,“欲擒故纵”是最常用的手法,“现在老人都被骗精了,你一上来就说卖药,他们会非常抗拒。要掌握节奏,迂回前进。”

在“康美生”,记者亲耳听到,一位顾客因为反复考虑,还是不打算继续买产品,此前还在和颜悦色嘘寒问暖的销售员,突然“愤怒”地拍着桌子喊:“你知道我们满头白发的老专家为了你的病,几天都没休息好,反复研究之后才推荐了这个药,你现在不要了,太没道德了吧。”

培训期间,王姐提醒记者:“如果他买了别人的同类产品,就要告诉他那个产品有很多副作用;如果他已经买了我们的产品,现在有新的产品要推给他,就可以告诉他之前的药已经不适合他。如果他说家里人不愿意买,就告诉他身体是自己的,家里人无法替他受罪,要自己疼自己。”这就是销售员们所说的“反间计”。记者亲眼看到,一名销售员盘着腿坐在椅子上,一边抠着脚丫子,一边摇着扇子详细分析“客户”病症的严重趋势,成功地卖出了一款“黑五类”(产品名称)。接通下一个电话之后,得知通话的老太太恰好在别的公司购买了“黑五类”,老太太的家人在电话旁边坚决反对她继续购买。销售员立即换了一套说辞,嘴里噼里啪啦说出“黑五类”一连串的副作用,浑然忘了几分钟前自己还在夸“黑五类”。

最终,老太太当场决定花4000元购买了两年量的新产品。这名冒充“健康专家”的销售员,满意地挂断电话之后,把脚从椅子上抽下来,趿进拖鞋里,兴奋地站起来跟同事说:“我听见她和老伴在电话那边吵嘴,我几句话就让她下决心了。真是太单纯,太好骗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