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将以辐射带动西部转型升级
来源:科技资讯 发布时间:2015-10-28 17:14:36

  科技传媒网10月27日讯 明亮舒适的欧盟项目创新中心,28个国家的产业机构代表穿梭其中。他们中有寻求成果转移的捷克大学教授,有接洽贸易合作的意大利科技企业,甚至有法国创业团队在此孵化科技成果。

  在摆放着台球桌、游戏机的办公室,平均年龄27岁的“游戏达人”们,正关注着北美IOS游戏排行榜:一款由他们研发的新上线游戏已排名第3位。去年,这家企业实现销售额5亿元人民币,且均是来自欧美等国际市场。

  这不是北、上、广等沿海城市高大上的商务区里的场景,而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的日常一幕。

  6月11日,成都高新区正式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该怎样先行以引领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又该如何先试以辐射带动西部转型升级?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范毅认为,“要探索内陆地区创新驱动发展路径”。

  民间服务机构的“创业经”

  “北有创业咖啡,南有创业茶馆。这里是传统孵化器里长出来的创业空间。”成都高新区蓉创茶馆负责人王明新有着自己的“创业茶经”,“在这里,一切都是市场化、需求为导向的内循环提升。”

  作为与成都本地文化相得益彰的创业者交流场所,蓉创茶馆的“根”,正是国内首家纯民营孵化器“天府新谷”。从2005年获批至今,这里已孵化企业450余家,毕业企业135家,转化科技成果183项。

  自1991年成立以来,成都高新区将“走出一条内陆高新区依靠自主创新为核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特色道路”摆在重要位置,结合自身发展特点与资源禀赋,围绕加快自主创新,开展多方位、多模式、多路径探索,正是一条宝贵经验。

  作为西部内陆城市,成都国际科技合作一度饱受区位掣肘。不过,成立于2009年的民营贸易、投资和技术转移合作机构“欧盟项目创新中心”,却成功“破题”。

  这里先后搭建起链接全球600多个合作伙伴机构,超过100万家中小企业资源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不仅“招资引智”,为四川、重庆、陕西、云南等10个省市提供国际技术转移服务,还帮助1.5T超导磁共振仪、地奥心血康等自主创新产品走向欧洲市场。

  如果说,过去高效便利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平台载体,是各地高新区的一面旗帜,如今,以“低门槛、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为核心、挖掘创新创业内生动力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把长远布局和政务服务进行到底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成都高新区提出了“创业主体大众化、孵化主体多元化、创业服务专业化、组织体系网络化、创业路径资本化、建设运营市场化、创业模式多样化”解决方案。

  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的“蓉创广场”众创空间,将是未来成都高新区的“创业天府旗舰”。这里将聚集创新型孵化器、创业苗圃以及公共技术、人才服务、知识产权、技术转移、国际交流、政务服务等综合创业服务平台,成为西部的“创业一条街”。

  范毅认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更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即通过聚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人才、金融资本等高端创新资源作用,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创新创业,提升创新能力,促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最终转变为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辐射引领带动区域创新发展。这其中,高瞻远瞩进行产业和政策布局,辅以“小政府、大社会”为核心的政务服务,是成都高新区又一经验。

  以互联网+产业为例,瞄准“互联网+”发展方向,成都高新区2012年6月在全国率先发布了《加快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并抓住成都获得中国软件名城的机遇,掀起了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高潮。

  2014年,成都高新区发布“三次创业”产业发展规划,再次出台《〈成都高新区加快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细则》,将移动互联网产业作为“先导性产业”,集中资源大力支持。目前,铁皮人、东方闻道、极米科技等一批“互联网+”细分领域的高成长企业迅速聚集,“互联网+教育、+生物医药、+物流运输、+旅游”等领域,众多业态模式创新企业不断涌现。

  在范毅看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的过程就是一个提档升级的过程,就是一个汇集创新资源、完善创新体系的过程。目前,成都高新区已经确定了构建“统筹推进、产业协同、联动发展、互利共赢”的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体系。相关部门正在根据国内先进示范区的经验,结合成都实际,紧锣密鼓地编制《成都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以进一步明确建设示范区具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只是一个新起点。我们力争到2020年,形成以成都高新区极核引领、支撑全域成都乃至中西部创新驱动发展,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范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