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专车不该由单个部门主导 8年报废会致浪费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0-29 11:06:01

南方都市报举办“专车新政学术研讨会”

南方都市报举办“专车新政学术研讨会”

  专车的对手不是出租车 管理发展要市场化

  南方都市报举办“专车新政学术研讨会”各方代表就专车管理建言献策

  《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自2015年10月10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来,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在昨日交通运输部公布的征求意见半月情况中,网约车车辆条件和标准问题成为了公众意见反馈最为集中的内容,其中有600条意见与此相关,主要围绕网约车车辆性质、报废年限、车辆标准和运营条件等方面。为助力专车改革,南方都市报本周也举办了一场“专车新政学术研讨会”,邀请人大代表、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司机以及乘客代表,针对新政各抒己见,对于专车应该如何管理提出建言,各方针对“专车”是否应作为新业态纳入管理、网约车的车辆条件和标准、以及网约车与巡游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问题展开了讨论。

  专车应该怎么管?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彭澎:八年报废制度会造成浪费

  我觉得在全世界都不知所措的时候,中国出台这个新政还是不错的。怎么去完善,我觉得要解决三个思路。首先政策思路应该先考虑乘客利益,然后是保护行业利益,再者是如何加强监管,而不是倒过来,首先考虑怎么方便管理;其次,“互联网+”有三个特点:共享、节约资源、泛化。泛化指驾驶将成为21世纪的一个基本技能,它是不能用传统思维去理解的;第三是行业利益和发展趋势。出租车从公共事业到市场化,按照传统模式,专车只能搞政府的约租车。但如果专职化,这种共享、集约、泛化价值体现不出来,这个行业存在的价值也不大了。

  而且专车是社会车辆为主,都是多层次的,如果都用8年报废,许多优质车辆会造成浪费,这不合适。最后,我大胆地预测,今后的行业将是一个兼职为主体,专职为辅的格局,出租车跟专车都一样,最好的办法就是双向进入,才是一种开放式的市场竞争。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王克明:专车不能被随便归类

  这个新政用出租车方法套在专车头上并不合适,其次政府的一系列条文其实专车平台几乎不可能做到。如果不让一个司机兼职,专车是争不过出租车的。

  专车要理清自己跟出租车和运营行业的差别,表达自己的优劣,不能被随便归类。要明确专车的运营优势,也不能否认问题。比如说司机乘客的保险,车内环境的监管,这些是可以去完善的。

  广东合邦律师事务所律师肖锦阳:专车不该由单个行政部门主导

  对专车新政我有三点看法,专车带来交通效率与公平的问题,这个应当是政府制订监管措施的出发点;征求意见稿作为一个交通部门的立法,将网络约租车的平车辆和司机三个机制都设立了行政许可模式,而且沿袭了传统出租车的监管框架。我们认为这是对于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起到了一个极大的约束。

  至于怎么监管,首先因为他涉及到政府、社会、企业各方面的利益,他同时还涉及到交通、商户、银行等多方面的发展,我们希望不是由单个行政部门来制定,否则会被部门利益去主导;其次,它可以按照法定程序做出授权,由地方先行先试,制订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摸索出经验之后再做一个全国的推广。

  “新政”这么管合适吗?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哲文所所长曾德雄:新政与专车存在错位

  我觉得新政存在错位问题。专车它的落脚点不在车,而在互联网。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互联,出行是最大的需求,所以互联网应运而生。如果互联网专车出租化管理,就把互联网这种特质消解掉。

  政府的管理是必要的,我觉得管理只需要把专车平台的数据介入到政府平台就足够了。这个最大的目的就是保证私乘人员的安全,不要一旦出事找不到人。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长黄石鼎:专车的对手不是出租车

  首先,我们看为什么有这样一个新政出台。交通运输一直被视为国家经济命脉,所以以严格著称。所以存在惯性思维,第一反应就是拿过去的法律进行监管。

  其次,我想谈私家车到底是否可以运营拉客,我觉得他解决了怎么利用单位道路面积上的车载效率的问题,是整体的社会成本下降的表现。

  所以我觉得专车的对手根本就不是出租车,他的对手是私家车本身,如果一个城市具有了一个成熟运作的专车平台,这个城市的私家车会进入一个理性合理的范围,而不会像现在这样的盲目地增加。

  他远远不止是网上出租车这么简单,从本质上来讲,他是互联网的信息服务,更本质的讲他是互联网金融。不能一棍子把它打死,或者是先把它归类,把他规到出租车的行业里面去。

  时事评论员苏少鑫:从秩序、公正、安全看立法

  政府的管理还是立法,他的目的不外乎是维护社会秩序、实现市场公正,保证公共安全,所以回答专车新政我们要根据这三点回答。专车是否造成市场混乱、不安全等新的安全问题?这时候你要看究竟是什么样的立场,对于出租车公司和司机来说,你可以指责专车出现妨碍了他们的利益,但是我想起当机器出现的时候,产业工人也认为机器抢了他们的饭碗。

  我们经常讲主权在民,他是否有消费的选择权,无论是专车还是出租车行业,他的服务质量跟安全性能不能由市民乘客自己来选择。

  总体而言,中国至少承认了互联网平台的合法性。现在还是征求意见的阶段,也不必现在下结论。我对于这个专车的前景非常乐观。

  采写:南都记者 谢睿 蔡辉

  [一句话点评]

  专车管理应该顺势而为,不要逆潮而动。不管你政策制不制定,专车都会往前走。

  ——— 曾德雄

  孙中山先生说过一句话,世界潮流 ,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 黄石鼎

  改革的目前不是为了管住管死,而是更好地提升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新的经济业态应该为此而努力,让我们的城市更文明,更进步。

  ——— 王克明

  更宽松 ,更前瞻,更节省。

  ——— 彭澎

  要把消费的权利还给人民,这样才是让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苏少鑫

  改革都是从违法开始,创新往往来自于灰色的地带。面对创新的产品或者是创新的商业模式,政府应该为了支持改革出台新政,用发展的角度,看待新型的业态。

  ——— 肖锦阳

  [企业代表]

  ●滴滴出行:通过司机的弹性机制满足交通需求的落差

  征求意见稿确实给予了网约车一个合法的地位,但是也说到了行业改革的方向。首先,我们希望通过司机的弹性机制,有效地满足交通需求的落差,解决市场打车难的问题。我们统计了一下目前大概75%的司机,每天的订单不超过4单,这是属于兼职的司机,是社会运力非常大的补充。出行需求有一个高峰值和平峰值概念,高峰期的时候远远不能支撑整个市场的需求。如果仅仅用传统的出租车或者是窄范围的专车思维来管理这个行业,这个市场大量的需求是没办法被满足的。其次,各位专家也提到说,网络约租车到底是盈利性质或是非营运性质,我们说专车司机要考资格证,这样有可能使兼职的司机和大部分的车辆退出这个市场,重新让老百姓面临到打车难的情况。

  滴滴通过一年多运营的实践,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比较有效的管理办法。政府管平台,平台管专车的模式,通过车和乘客的安全进行了匹配,让数百万的司机得到了劳动机会和工作报酬,我们希望有一些声音推动中国经济共享大潮。

  ●Uber:专车有抑制家庭购买私家车欲望的作用

  我们国家的城市交通是处在一个走公交主导的集约性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我们现在出行的主要办法还是通过公交。专车的对手并不是出租车,而是私家车,他有很好的抑制家庭购买私家车欲望的作用。

  ●易到:建议放宽平台准入条件

  新规出台后,我们有一些探讨和研究,大概4点建议,一是建议坚持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发展原则;二是建议放开车辆变更为出租客运性质的限制;三是建议放宽平台准入条件;四是建议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

  [乘客代表]

  ●政府决策要把乘客的利益摆在第一位

  政府的决策一定要把乘客的需求和利益摆在第一位。专车没有出来之前,我在高峰期打车很少成功,有时候拦到了司机又被各种原因拒载了,专车出来后对于出行体验来说有很大的提升。第二,专车出来以前,7、8个人左右出去玩,出租车基本上需要两部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但前后不同步很浪费时间,专车出来后可以选择车型的需求,比如说商务车。总的来说,我们用户的基本需求,就是能够快速、方便地打到自己想要的车,我建议在需求量大的城市开放这种需求。

  [司机代表]

  ●专车提高了我家的整体收入水平

  作为一个司机,同时我也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自从有了专车,我的时间非常自由,收入也稳定,能够非常好兼顾家庭,这个是比较重要的。而且有了专车,我的车也有了,收入也高了,家庭的整体收入水平也提高了,这个是最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