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黄速建,3日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主办的“管理会计与中国制造2025”论坛上解读中国为什么要推行“中国制造2025”计划。
黄速建表示,推行“中国制造2025”是为了在“新常态”下更好的维持中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也是为了应对发展中国家争夺全球资源、技术、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应对世界主要国家展开的“对未来主导产业选择”的竞争。
黄速建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为了在“新常态”下更好的维持中高速增长,中国采取了两大战略措施,第一大战略措施是全面深化改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以获得改革的红利;第二大重大战略措施就是推行“中国制造2025”。
“推行‘中国制造2050’要解决三个核心问题,包括生产效率增速和资本回报下滑、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能过剩”,黄速建称,2003年到现在,中国全要素生产力下滑阻碍了工业经济的增长,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则显著慢于工资的增长速度;从1979年到2012年,中国工业部门资本产出也呈下滑态势,工业领域、制造业领域依靠投资驱动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
黄速建认为,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单位GDP产出的物资消耗和能耗非常大,中国是工业大国但远不是工业强国。中国企业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使得中国企业在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缺少话语权。当前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行业和领域广泛,同时还面临来自外部的竞争,包括发展中国家之间争夺全球资源、技术、市场的竞争,以及世界主要国家展开的对未来主导产业选择的竞争。
“此外,中国制造业面对的风险还有比较成本优势加快削弱、新兴产业竞争压力增大、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国际投资回溯等”,黄速建说:“在此背景下推出的‘中国制造2025’,其关键在于提高效率,其根本是创新,通过创新促进转型,通过创新提高增长速度。”
黄速建表示,“中国制造2025”将分三步走,第一步用十年时间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成为制造业先进国家,第三步是到2050年,中国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制造业强国前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