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专车之惑:创新与监管难平衡?
来源:科技资讯 发布时间:2015-11-06 09:32:01

原标题:网络专车之惑:创新与监管难平衡?

见习记者 徐然 北京报道

3天后,《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网约车意见稿》)的征求意见窗口将关闭。自10月10日《网约车意见稿》发布以来,关于网络专车的讨论似乎没有停止。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对网络专车保持乐观态度。他提到了国发40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国发50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这两个文是指导互联网和国家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张国华说,“我们在讨论互联网+专车的时候,不应仅仅把视野停留在相关部门出台的征求意见稿上。”

易到用车高级副总裁杨芸则指出,“公共交通、出租车、网络专车能够融合发展,才是对整个交通体系的补充和结构的调整。”

的确,出租车是网络专车讨论中绕不开的话题。事实上,交通部10月10日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有两篇,除了《网约车意见稿》还有《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出租车意见稿》)。那么,网络专车发展究竟对出租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今后双方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冲突不断

截至去年底,我国共有出租车137万辆,出租车司机约261万人。网络专车出现以来,出租车的日子并不好过。事实上,放眼世界,专车与出租车都似一对“冤家”。法国、英国、墨西哥甚至Uber的老家美国都出现了出租司机抵制网络专车的游行。在国内,沈阳、武汉、济南、南京的出租车司机对网络专车的抗议、罢工频频见诸报端。

在中国,出租车采用特许经营制。1998年施行的《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规定,符合条件的个体或企业可以申请出租汽车个体工商户或出租汽车经营企业。得益于垄断地位,特许经营权即出租车牌照在市场交易中形成了相当高的转让价格。“在一些城市,高的有一百多万,低的也有几十万。”有知情人士称,“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专车出现以后,有的城市出租车牌照价格下跌超过一半。比如天津,价格最高的时候涨到八九十万;在专车进入市场后,最低跌到三十五万。”

由于运营模式不同,互联网专车平台对上述两份征求意见稿的态度大相径庭。滴滴于10月19日公开发表声明,建议给兼职司机和车辆留出发展空间。神州租车CEO陆正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赞同禁止非运营车辆进入运营出租车的政策,共享经济也不能没有底线。”

相比之下,出租行业的意见则相当一致。 11月4日,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公布了《关于尽快出台两个文件深化改革规范有序 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建议》(下称《出租行业建议》)。通读《出租行业建议》,记者发现该建议不仅态度明确,且略显强硬。其背后的逻辑是:出租行业的健康发展不仅事关消费、经济,更影响社会稳定。因为全国出租车行业“拥有260多万驾驶员,涉及几百万个家庭”。而网络约车平台的出现和发展,“严重搅乱了出租汽车市场经营环境,行业不稳定的现象和因素逐步叠加,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包括行业协会在行业维稳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出租行业建议》提出的解决方法是,推动出租车行业与互联网融合,进行产业升级。

错位竞争

由于规定了“车辆使用性质登记为出租客运”,《网约车意见稿》第十二条备受争议。2013年5月施行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小、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没有使用年限限制,而小、微型出租客运汽车使用年限为8年。依据北京市交通委2015年5月发布的《关于调整北京市出租汽车报废年限的通告》,北京出租汽车报废年限缩短至6年。依照意见稿,非营运车变更营运性质后,多则8年,少则6年就要报废。

此外,对于《出租行业建议》提出“巨额补贴、低价倾销”等问题,《网约车意见稿》也有规定:“对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价实行政府指导价或市场调节价”,“不得有不正当竞争行为和不正当价格行为”。

变更了营运性质、采用政府定价,是希望网约车定位高端市场,以实现和出租车的错位竞争。由此反观,上海发放首张专车牌照时的建立“两个市场”逻辑也很明确。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强调,目前的经营资格证书是“专车”牌照,不涉及快车和顺风车等。约租车的车辆档次应高于主流的巡游出租汽车,相应地其运价也应高于巡游出租汽车。

此外,交通运输部运输司司长刘小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交通部在发布征求意见稿之前已经有明确表态,互联网约租车禁止私家车接入。

针对问题重重的出租行业,《出租车意见稿》也提出了整改方法,如每年评估市场供求情况并及时调整运力规模;运用互联网技术对出租汽车经营者和驾驶员进行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实现优胜劣汰;逐步实行经营权期限制和无偿使用等。

打车平台的困惑

“滴滴现有专车司机数量超过400万。车辆使用性质为出租车的在目前整个专车行业里一辆都没有。”滴滴公关总监叶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因为如果有的话就是出租车而不是专车了。”

易观智库分析师张旭也对记者表达了担忧,“如果真实行的话,滴滴快的、Uber主营的P2P专车模式及上下游产业链就都结束了。”

那么,创新与稳定可以兼得么?不难理解,经济发展、“互联网+”需要创新,但传统行业事关重大,需要稳定。

据叶耘介绍,自今年5月开始,滴滴和上海相关部门就“互联网+交通”进行了多次交流,在出租车产业升级、专车规范化以及定制公交等方面也有探讨。“我们通过地方试点的方式,探索了适合城市交通情况的具体方案。”叶耘对记者说,“上海对专车的管理没有采用运营性质和非营运性质的思维方式,更关注车辆、人员的安全性标准。”

有业内人士认为,意见稿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总体给人的感觉仍然过于管制。“政府需要在公众预期和社会稳定、行业发展三者之间寻求平衡。”

(编辑:黄锴,如有意见建议请联系:huangk@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