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降SLF利率是一举两得策略
来源:和讯网 发布时间:2015-11-20 13:36:00

专栏作家余木撰文指出,虽然中国央行下调SLF利率不涉及货币政策取向,但却关乎央行正在推进货币政策框架,从数量型向价格型的重大转变。尤其是藉此逐步建立和完善利率走廊机制。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SLF利率非优惠 较同业拆息高

央行微博昨天指出,为加快建设适应市场需求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探索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发挥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结合当前流动性形势和货币政策调控需要,人民银行决定于2015年11月20日下调分支行常备借贷便利利率。

常备借贷便利类似美国联邦储备局的贴现窗,央行借鉴国际经验,特于2013年初创设这个新型货币工具,为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需求提供不时之需。顾名思义,称之为常备借贷便利,可算是金融机构的救命钱,其利率并不比同业间利率优惠。

事实也是如此,央行指出,对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隔夜、7天的SLF利率分别调整为2.75%和3.25%,远高于昨天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钱为1.785%和7天的2.28%。

从央行下调后的SLF利率,仍高于内地同业拆息来看,可知这次SLF利率下调,目的在于稳定金融机构对未来资金面的预期,降低金融机构对流动性的备付需求,可以说与央行的货币政策取向无关,并不涉及“双降”——减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银根变化。

不过,虽然下调SLF利率不涉及货币政策取向,但却关乎央行正在推进货币政策框架,从数量型向价格型的重大转变。尤其是藉此逐步建立和完善利率走廊机制。

不涉银根变化 降短息波动率

早在今年4月10日,央行发表“2015年一季度常备借贷便利开展情况”指出,央行根据货币政策调控需要,适时调整SLF利率水平,探索SLF利率发挥货币市场利率走廊上限的功能。

据悉,央行灵活开展SLF操作,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今年春节期间,央行总行通过SLF向符合条件的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了短期流动性支持,而央行分支机构则向符合条件的中小金融机构提供了短期流动性支持,稳定了市场预期,促进了货币市场平稳运行。仅是2015年一季度,央行累计开展SLF 3,347亿元(人民币,下同),期末SLF余额为1,700亿元。

所谓利率走廊(Interest Rate Corridor),是指央行通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存贷款便利机制,从而依靠设定的利率操作区间来稳定市场拆借利率的调控方法,上月底,央行副行长易纲曾公开表示,央行已初步构建从隔夜到长期利率的调控体系。

建利率走廊机制 SLF可作上限

言犹在耳,本周二(11月17日),央行发表以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为首的该局研究员联合撰写的工作论文:「利率走廊、利率稳定性和调控成本」,提出中国在向新的货币政策框架的过渡中,也应建立利率走廊机制,以降低短期利率的波动率,提升未来政策利率的市场认可度和基准性,为利率的有效传导提供基础。

马骏等研究人员并建议,可以建立一个正式的利率走廊,其上限为常备借贷机制的利率,下限为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利率。在正式的利率走廊之内,继续用公开市场操作来维持一个更窄的事实上的利率走廊。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发表这篇工作论文时,开宗明义作出这样的说明,但在下调SLF利率时,却不讳言:“探索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发挥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由此看来,央行藉此建立利率走廊,并起着稳定短息的一举两得策略意图非常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