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应从多方面加快养老金储备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布时间:2015-12-01 09:49:43

多位保险业内人士日前在“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保险论坛”上表示,在利率下行环境下,保险公司应坚持稳健投资,寻找跨经济周期、长期稳健回报的资产,保险资产管理业应积极拓展,寻找更多的新领域、新工具和新资产。在养老金储备方面,应充分发挥商业公司在资产配置、专业投资和成熟精算技术方面的作用,通过市场原则进行专业化管理,实现养老基金安全、稳定、增值。

险资权益类投资应调整结构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表示,目前大资管市场发展迅猛,创新不断加快,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到2020年,年度保费收入规模将超过5万亿,2014—2020年新增可运用保险资金规模将超过20万亿。庞大的资金规模需要得到有效配置,而当前保险资金成本的居高不下,导致保险资产负债率匹配难度和压力不断加大。保险资产管理业必须积极拓展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寻找更多的新领域、新工具和新资产,提升能力,改善效益,维护投资收益率的长期稳定,发挥支持主业、服务大局、改善民生的积极作用。

中国太平洋寿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敬惠表示,从全球市场经验来看,利率下行环境下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重要性更加凸显。寿险业发展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要注重中长期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准确把握资产负债的变动趋势。在利率下行的环境下,保险公司要管控好负债成本,坚持稳健审慎的定价策略,同时加强产品创新,大力发展保障产品和可变利率产品,并坚持稳健投资策略。

徐敬惠表示,在错综复杂的全球化市场环境下,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将面临严峻挑战。从长远来看,保险资金需要寻找跨经济周期、长期稳健回报的资产,而目前金融市场所能提供的可匹配久期的资产相对匮乏。寿险业优化资产负债管理,应建立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协同机制,在负债端坚持稳健审慎为主的定价策略,防范降息周期下可能存在的利差损风险。同时,推动能够穿透利率周期的长期保障和储蓄型产品,摊薄整体负债成本,并推动分红、万能、投连等产品销售,增加负债成本的弹性。在资产端,应适当降低新配资产的久期,增加固定收益类的交易型资产占比,适当增加信用风险敞口,对权益类投资进行结构调整,适当降低传统相对收益型资产占比。

养老金储备有待加快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永茂表示,中国养老顶层设计清晰,养老金储备速度加快,养老保障惠及面扩大,养老金安全有效运行,同时,养老金储备水平过低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应在多方面加快养老金储备。

一是尽快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尽快推进基本养老金结余、个人账户做实资金委托市场优秀的商业机构进行市场化投资,实现基金增值。逐步降低或取消目前建立企业年金在社保、盈利等方面限制性条件;扩大企业建立年金覆盖面;同时年金制度应当加快扩大到有固定收入的人群;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考虑强制实施年金制度;允许所有单位和人群都可以在额度内税前列支缴费建立年金。同时,尽快建立中国版IRA“个人养老金账户”。

二是加快储蓄养老向投资型养老储备转变。针对中国养老储备水平和分布状况;加快储蓄性养老资产准备向投资型养老准备转变;这部分资金采用TEE方式缴入“个人养老金账户”或税延账户,交由专业机构投资管理可以实现快速增值。在个人延税养老账户TEE模式上,可以直接引导个人税后合法收入进入专属账户投资,利用投资复利原理实现第三支柱规模的迅速扩大。

三是充分发挥商业公司的作用。国内基本养老金未能有效增值,尽快委托商业公司投资尤为迫切,应充分发挥商业公司在资产配置、专业投资和成熟精算技术方面的作用。通过市场原则进行专业化管理,商业公司完全可以实现一、二、三支柱养老基金安全、稳定、增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