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利息抵税“旧闻”再传 最高或省45%税金
来源:兰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5-12-02 16:04:31

在房地产库存居高不下的大背景下,昨日下午,地产股突然井喷上涨,板块大涨近4%,保利、万科、金融街等龙头标杆地产股涨停。不少券商人士称,地产板块异动应该是受房贷利息抵税的消息刺激。今年5月,国务院就批转了发改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特别提到“完善税前扣除”改革,其中重要内容是增加住房按揭贷款利息支出等专项扣除项目。而记者从多位消息人士处获悉,有关部门正在评估房贷利息冲抵个税的可行性,而数位华南开发商表示称,此政策若落实将对房地产开发产生显著利好,行业去库存大有希望。

房贷利息抵税

尽管迟迟未能出炉,但房贷利息抵税一直以来是业内持续关注的重磅话题。记者昨日从资深业内人士处获悉,有关部门正在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相关工作。

所谓房贷利息抵税,一般是指在计征个人所得税时,将房贷产生的利息作为税前减除项扣除,对扣除后的收入部分课以个人所得税。此举一旦推行,将显著减轻房屋持有人的税务负担,从而对购房市场产生助推作用。

“这也是中国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中国指数研究院广州分院总经理张化学昨日接受记者采访表示,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相对来讲比较粗糙,有些地方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针对不同收入家庭和人群有很多不同的政策性抵扣项目,以此来调节贫富差距和政策引导,其中就包括为了鼓励民众拥有住房,政府提供贷款利息和房产税抵税的优惠。

目前,个人所得税采用分类计征的方式由用人单位进行代扣代缴。除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在税前予以减除外,其他项目均未被列入税前减除项目。不过,对于这一消息何时落实和落地,目前尚无明确定论。消息称有关部门正在对分类结合综合计征

可能产生的征管成本等技术问题进行论证与评估。但何时出台,将视个税改革工作的进展而定。

事实上,灵敏的资本市场已经数度作出反应。昨日,房地产股普遍大幅上涨,万科等龙头股一度涨停。亦有多位券商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在至为重要的房贷政策方面很可能还将有政策利好出台。也有消息透露,房贷利息抵扣个人所得税很可能成行。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昨日对记者表示,房贷利息冲抵个人所得税是可以考虑的,因为国内为了鼓励购房也是有很多的优惠政策,再加上降低个人所得税负担呼声很高。通过将房贷利息冲抵个人所得税可以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既能够减轻个人缴纳所得税的负担,也可以利好楼市,帮助楼市去库存。房贷利息冲抵个人所得税对银行来讲关系并不大,主要是对楼市有利好。

  算法复杂,最高或省45%税金

由于涉及复杂的算法,加上最重要的是具体方案何时出台并未可知,因此具体影响面尚难估算。但如果根据现行一般规则来计算,若房贷利息可以抵扣个税,将为业主省下15%-45%的税金。不过,如果按照统一的标准给购房者减税,意味着越有钱的人省得越多,普通打工仔则相当有限。

这与个税改革一贯坚持高收入者多缴税的原则是有冲突的。因此,有税收专家认为如果施行,相信免税的标准可能实施差别化。“这是在去库存的背景下提出的。”中国指数研究院广州分院总经理张化学昨日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关于去库存的政策方法,各界提出了很多,林林总总,但其认为降低首付和减轻利息负担是最为有效的,若房贷利息能够冲抵个人所得税,则将会大大降低购房者的利息负担,又不会冲击商业银行的利益,有较大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事实上,住房按揭贷款利息支出抵税,相当于变相降低了贷款成本。昨日多家有关机构对此分析认为,一旦落实,对楼市而言无疑是重磅级利好。不少业内专家进一步表示,在实行房贷利息冲抵个人所得税时,个人所得税制度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完善,如房贷利息和个人所得税应该按家庭计算,而非沿用过去的按个人计算,这样更为合理。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税收政策影响深远,改革税收政策会显著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但对于房地产大势来说,税收不会成为决定性因素,政策并不能对房地产行业或者整体经济有长期的影响。“若房贷利息冲抵个人所得税政策得以实施,其对房地产需求的拉动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对于拥有购房力的高收入阶层来说更是如此。”张化学认为,但似乎该政策与传说中的房产税又有相悖之处,所以其使用范围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南都记者陈琳琳

链接

高收入者抵扣更多

房贷利息抵税就是说住房按揭贷款利息支出可以作为税前抵扣项。假设购房者在广州购买了一套150万的住房,首付50万元,剩余100万商业贷款20年,按目前的基准利率月还款额为6544.44元,贷款利息平均为每月2377元,若购房者月收入在扣除五险一金后为1.5万元,按目前税率应交税1870.00元,若房贷利息可以税前抵扣,则只需要交个税1275.75元,少交了近600元税。

相比于购买普通住宅的购房者,房贷利息抵税对于购买高档住宅且工资水平较高的人群,减负效果明显。而对于购买低总价的较低收入人群,减负效果则一般。

新闻热词

48小时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