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一瞬间,电影和电视剧屏幕都被我们早已熟悉的故事包围:杜拉拉,屌丝男士,盗墓笔记,鬼吹灯……
中国电影市场从未像现在这般火热过。
当你还在惊叹,以某某的质量口碑,究竟如何能打破电影票房时,下一个类似IP已经在开发中了。
让无数大叔直呼“一直看到片尾字幕都出来了还是看不懂”的《小时代》每次上映都堪称该系列粉丝的狂欢节;徐峥以男人的中年危机为探讨主题,打造了一个带有强烈喜剧标识的“囧”IP;“屌丝男士”大鹏用短喜剧的方法做了一个“科幻大电影”;开心麻花抖着包袱就把《夏洛特烦恼》和两位知名相声演员送上了大屏幕,跨界打破票房纪录;《九层妖塔》的名字看起来很陌生,但宣传照下还有一排小字“根据《鬼吹灯》改编”……
如果继续盘点,那就是要把已公映的电影都数一遍的节奏。事实已经很明显,中国电影市场已经被所谓大“IP”团团包围。
“IP”并不新鲜,也早已是电影圈这两年最火的概念词。其为“知识产权”的英文首字缩写,有人指为“对网络小说、故事的改编作品”,也有人指为“对热门现象,一首歌,一个人物”的延展叙事,比如电影《同桌的你》、《栀子花开》等IP就仅用了一个歌名。
事实上,小说本就是影视剧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源。82版的《西游记》就是一个IP改编的经典案例,但需要提到的是,当时的《西游记》拍摄历时六年,据导演杨洁在自传中回忆,该片拍摄是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进行的,甚至多次面临没人出钱继续拍摄的境地。
不过,我们今天在谈IP的时候往往离不开的讨论重点是:它是否具有更大的商业价值?由此可以得出结论,IP被炒得火热,主要原因是其商业价值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关注,以致掘金者越来越多。
这一现象的出现,首功要算电影市场的无限繁荣,“打破票房”这样的宣传语想必观众都已听烦,倒不是今天的电影拍得比以往都好看,而是大家对电影的消费热情始终有增无减。
同时,市场背后纷繁的资本也起到了运作及推手的作用。前不久阿里影业某高管发表言论谈论编剧的流程化问题,撇开在编剧圈引起的轩然大波不谈,可见大公司们也野心勃勃地要参与这场“权力的游戏”了。
毕竟,比起重新写故事,把一个热门IP改成影视显然是一件风险更小的事。
和《红高粱》、《烈日灼心》这种传统的改编主要看中故事潜力不同,IP类电影选择的往往是已经有了群众基础(或粉丝基础)的对象,在此,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判断两种改编的不同之处:它是否能“未播先火”?
比如《小时代》系列,电影还没拍就已锁定了庞大的观影人群,且这个稳固的人群不会因圈外人士的各种评说而改变消费决策(多么令人艳羡的受众群),类似的情况还有网络剧《盗墓笔记》,尽管已经预测到了首播当天会有观众蜂拥而至,但上线之际服务器还是出现了服务不能的情况,可见该剧粉丝之强悍。
“目前五大视频网站都已各自囤了7、8个IP在手”
和电影市场的情况一样,电视剧市场追逐热门IP也有一些时候了,只是现在接近圈地完毕。
《甄嬛传》、《花千骨》、《琅琊榜》便是热门网络文学作品改编的成功案例。韩寒曾在一篇小说中提到一个有趣现象,主角是一位编剧,有一天导演协同制作人马找上门来,说我们准备排个电影,导演有了,演员有了,制片也有,就差个编剧,这句玩笑话,却在网络剧的圈子真实上演。
找IP、囤IP,成为了各视频网站内容采购负责人的重要工作。
国内专门研究网络剧的骨朵传媒CEO王蓓蓓向i黑马介绍,目前正是网络电视剧“井喷”之际,晋江、起点等网站上的大IP近两年几乎被买完,五大视频网站更是各“囤”了7、8个大IP。
另一位负责某编剧经济平台的创始人朱博文的说法也验证了这个观点,他说,八九成热门网文的改编权都被买完了,他给出的原因也是“一个新项目从头走到尾风险太高”,而其公司也和某出版商签订了版权协议,拿到7000多本图书版权,他认为其中有“IP改造潜力”的达到10%。
目前网剧生产方式很像Uber,作者们在文学网站写作,热门作品会被制片公司发现,买断版权进行拍摄,由于已经得到市场验证,商业风险随之变小。“有了大IP,虽然不知道能不能挣钱,但我至少离赔钱远了一步吧。”某电影工作室制片人张思雨认为。
除了投资风险低,资本和互联网公司热衷投拍网络IP剧的原因还有哪些?
优酷土豆版权采购总监丁恒向i黑马介绍,一方面,版权采购的价格越来越高,目前能买到的是五到八年的网络版权,范围有限,另一方面,买来的版权还得配合电视台一起播,对广告售卖不利,他认为选择自己做剧也能更好明白用户到底想看什么,毕竟,拥有用户是互联网公司目前在媒体平台上的优势。
有了粉丝之后,风险变小了,但大IP一定有好口碑、变现一定有人买单吗?丁恒介绍,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完全的正向关系。之前也有大IP失败的案例,而《花千骨》也并不算传统意义上的大IP,却取得了商业的成功。
如果用十个字总结网剧行业形势,丁恒的答案是:注定会兴起,会越来越火。事实上,响巢看看(前迅雷看看)网剧总监闫安也认为今年是网剧井喷的一年,IP价值明年还将继续提升。
经过几年发展,网络剧的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丁恒举例,五年前,中国观众对台剧还是无限推崇,在视频网站上排名前列的始终是它们,但五年后,台剧的制作水准并没有下降,但国剧的水平提升了,风向一转,观众纷纷转追国剧,IP大剧《琅琊榜》就很好验证了这一论断,宫斗谋权,古装扮相,这已是国剧越来越拿手的类型题材。
类型之外,IP影视剧的突破点在哪里?
喜剧片、古装剧,大小屏幕上这两种类型IP已经越来越多,制片方也越来越得心应手。毕竟,一旦进入新领域,则有可能遭遇票房不测或口碑滑坡。
拿《盗墓笔记》为例,尽管收获大量粉丝关注,官方披露第一季播放量已达23亿,但还是在主题修改和特效方面遭到了粉丝吐槽,主题修改的谈论暂放一边,“5毛特效”的评论,是否真的说明特效是横在此类大IP面前的一道坎呢?
中国目前其实不缺好的特效制作,有很多国外影片都是找中国的技术团队来做的,九州系的知名科幻作家潘海天拿科幻片举例,目前最难的部分其实是制作班底对科幻本身的理解,比如要知道在什么时候使用怎样的特效。
国内科幻IP的热潮始于2014年初,电影制作方逐渐表现出了对科幻题材的兴趣,“在2013年的时候很多公司对科幻还没有概念,去年开始有了改变。”据潘海天所知,今年8月之前,已经立项的科幻电影已经达到80多部,其中大部分是改编的,这个潮流和《三体》的大热有很大关系,而现在正是中国科幻片刚刚开始的时机,作为长期从事科幻文学写作的他,也即将由科幻作者变为编剧,公司也于近期拿到了小村和经纬的投资基金。
在未来几年,优秀IP的商业价值无疑还会进一步提升。而大公司们也在纷纷布局其中。
(按成立时间排列)
乐视影业
成立于2011年。
IP标签:《小时代》。
阿里
2014年6月24日,阿里完成对阿里影业的收购。
IP标签:《还珠格格》《狼图腾》《鬼吹灯》
腾讯
成立于2015年9月。
IP标签:《魔兽世界》《爵迹》。同时发布了11个IP影视改编计划。
有心人士已经发现了,如果真的让制作公司来决定我们看什么,恐怕以后只会出现永远的宫廷剧和越来越笑不起来的喜剧,作者电影型的作品是否会受到市场挤压?
不过实际上这也是一件完全不需要担心的事情,当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时候,必定有新的类型出来,踢人出局。
市场归市场,情怀归情怀。而对观众来说,影视剧是否是改编的也没那么重要,好看才是王道,而对热衷追美剧的大量观众来说,什么时候能出现和《纸牌屋》、《生活大爆炸》水平相当的密集型烧脑好剧才是大家的期待所在——不过参考美剧一集动辄一两百万美金的投入,这个想法还是暂时存在银行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