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玉根:供给侧改革最先受益的领域将是新兴消费
来源:和讯网 发布时间:2015-12-24 09:36:00

核心结论:①我国产业结构已在渐变,人口结构变化与收入增长推动消费从商品转向服务。供给侧改革将激发服务类潜在需求释放,多个领域已在悄然推进。②传媒改革早需求最先释放,产业链日益完善,景气向上游IP传导。46号文成为体育产业拐点,需求已经开始释放。③13年40号文鼓励健康服务业发展,医疗改革仍在持续推进。教育法修正案通过在即,将推进教育产业化。

新兴消费:增加供给激发潜在需求

——供给侧改革系列(1)

在11月初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的概念,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再次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在传媒、体育、医疗等新兴消费领域,近几年来改革不断推进,这些行业的改革本质上都属于创造供给,激发需求。在这些领域,供给侧改革已经在悄然推进。我们在年度策略报告《从激情到温情》中提出,作为中国未来五年的规划纲领,从“十三五”勾勒的中期蓝图看,创新、转型同样有望成为新时代产生新蓝筹的长坡,看好先进制造的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信息经济的云计算大数据、智能视频,新消费服务的体育娱乐、医疗健康等领域。本文重点从新消费产业角度,分析这些行业的发展阶段和未来趋势。

1. 供给侧改革激发新兴消费潜在需求

1.1 新兴消费是最大潜在需求

我国正处于服务业崛起的初期。我国当前服务业/GDP占比仅相当于发达国家70年代初的水平,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向后工业时代过渡,处于服务业崛起的初期。预计2015年我国全年服务业增加值GDP占比将超过50%,相当于美国、日本、德国在70年代初期的水平,当时他们分别为61%、51%、48%,经过四十余年发展,目前三国的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均已提升至70%以上。

人口结构变化推动新一代消费服务需求。从年龄结构来看,80后、90后人群的年龄结构在15-34岁之间,这部分人口已经进入消费高峰期,更加追求生活品质、注重服务体验,推动了大量新型消费服务需求产生。90后年龄在15-24岁之间,主要出于读书和首次就业的阶段,消费需求集中在电子产品、移动社交、游戏、动漫娱乐、休闲旅游(在线旅游)等方面。80后年龄结构在25-34岁之间,开始进入成家立业阶段,消费需求集中于买车买房、家装用品、婴幼儿消费、影视传媒、品牌服饰以及体育类消费等。

地产、汽车消费高峰已过,消费服务需求爆发。参考日本在1970s经验,在人口结构及收入水平上升后,居民消费开始从实物消费走向服务消费。我国地产销量在2013年达到13亿平米的销售高峰,随后每年销售面积增速持续下降,地产政策也从“限制价格上涨”转向“去库存”。汽车消费高峰同样在09年已经出现,2015年截至11月份全国汽车整体销量仅3.34%,而新车型SUV销量同比增速却达到48%,并且在经历了前两年SUV\MPV新车型爆发之后,新一代的汽车消费需求开始逐渐转向新能源、汽车电子、车联网等方面。

1.2 供给侧改革释放新消费产业生产力

经济再次迎来转型,新兴产业高速成长。回顾近40年,作为赶超型经济体,后发优势带来的经济发展却异常迅速。伴随人口、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禀赋变化,我国主导产业已经历了三次快速更迭,并带来同期资本市场的蓝筹变迁。①改革开放到90年代初,短缺经济时代,轻工业顺势繁荣,两市初期的小牛行情中消费品领涨。②90年代中后期,受益居民消费升级崛起,“新三件”(电视、冰箱、洗衣机)销量井喷,以四川长虹(600839,股吧)、青岛海尔(600690,股吧)为代表的家电巨头应运而生。③2000年后10年,20-39岁住房消费人群刚需释放,地产加速腾飞。05-07年牛市地产链为牛市涨幅第一梯队。④从2012年以来,经济转型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朗,经济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景象,一方面是传统产业的持续低迷,而另一方面以计算机电子、通信互联网、消费服务等行业为代表的“新经济”板块持续加速增长。

供给侧改革加速消费新时代的到来。梳理新消费服务细分行业板块,这些行业不仅仅迎来了需求的爆发,也迎来了供给的大规模变革和扩张。大刀阔斧的改革解除了行业发展限制,吸引了大量产业资本投资。需求一直都在,而供给方面的改革措施成为了推动行业高速发展的重要拐点,2012年的文化产业改革对传媒娱乐产业的推动已经初见成效,2014年以来的体育产业改革也吸引了大量产业投资,而医疗服务、教育体制改革仍在推进过程中,新消费服务板块正在高速成长。

1.3 新消费顺风起舞

2013年以来,各类消费服务细分板块轮番表现。从2013年以来,消费服务业持续成为市场投资热点,表现为各细分板块轮涨,依次为2013年1-10月的传媒、网游,2013年10月国务院40号文之后的医疗服务板块,2014年以来持续发酵的体育、教育等。2015年9月以来的这一轮市场反弹中,智慧医疗(精准医疗)、在线教育、文化传媒、体育概念指数的整体反弹幅度均在50%左右,超过创业板指涨幅44%。

成长空间仍然很大,消费服务板块将是持续的“风口”。对比中、美、日、韩在服务业领域的市值占比,我国“传媒+餐饮旅游+医疗服务与生物科技+信息与软件服务+互联网服务”市值占比累计总和仅占12%,远低于美国24.5%、日本16.7%、韩国20%,目前我国仅在互联网服务领域(统计包含中概股公司如百度、阿里)相对领先,而在其他的消费服务业市值占比明显落后,未来消费服务板块的成长空间较大,仍将是市场长期的投资热点。

2. 先行一步的传媒娱乐,生产力已经在释放

文化传媒产业政策2012年开始就不断推进。2012年文化部发布《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文化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20%,5年至少翻一番的目标。2013年8月再次推出《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指出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14项重要任务之一,凸显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的重要地位。

供给侧改革推进,有助行业高速发展、产业链更完善。随着近几年影院、电影票房的持续高增长,我国的影视传媒行业产业正在迅速走向成熟,产业链愈发清晰和完善,从“上游IP版权—内容制片—渠道发行”,传媒行业各细分环节都在快速发展,并且发展方向逐渐开始分化。其中影视剧的内容制作环节产量在增加,新人导演迅速崛起,影视剧内容供给端也在增加。而发行环节集中度在提升,具备纵向一体化的经营能力的公司如光线传媒(300251,股吧)、万达、乐视等公司快速崛起。这类似于北美市场的传媒行业发展规律,同样是制片环节分散,发行环节被巨头公司垄断,如华纳兄弟、迪斯尼、索尼、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等公司在过去20年间在北美市场占有率接近60%,这些大型传媒垄断电影发行,并建立了电影、电视、家庭娱乐媒体发行、主题公园等多元的发行体系。

关注优质IP企业、动漫。传媒板块已经开始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2015年的市场投资热潮转向上游的IP和下游的新兴VR概念。对上游IP的投资应该重视企业的IP运营能力,迪士尼的成功来自于对其旗下经典动漫人物的长期持续不断的经营,不仅在动漫产品上不断推陈出新,并且通过电影、游乐园等多种方式变现。从这个角度,对于优质内容制作公司值得关注。优质IP公司的选股逻辑:1)优质团队+资本支持,灵活多样经营;2)打造工业化流程,内容产品“质+量”齐升;3)IP 资源丰富且运营能力突出。相关公司如新文化(300336,股吧)、华策影视(300133,股吧)等。2015年从《捉妖记》、《大圣归来》等电影的成功,成为中国动漫电影元年,国内动漫产业迎来拐点,值得重点关注,相关公司如奥飞动漫(002292,股吧)(动漫龙头)。

3. 体育改革效果初显,需求开始释放

体育产业改革2014年开始起步。近两年来,体育产业的改革速度在加快,2014年10月国务院46号文《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成为行业加速发展的拐点。从2014年10月以来,每隔两个月就有新的改革政策颁布,如2014年12月体育总局推出《关于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2015年2月份深改组推出的《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政策从各个方面和角度在体育产业推行政社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加快推进体育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国家减政放权下赛事运作、媒体转播等核心资源有望逐步放开,“双轨制”弊端将得以解决,体育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体育传媒爆发式增长,企业争相布局上游赛事和俱乐部资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一直滞后,从体育产业GDP比例来看,中国体育产业仅占GDP 的0.7%,而美国的该数据达到近3%。从体育消费结构来看,中国体育产业中80%来自于体育营销业、20%来自于体育传媒、服务业,这与美国的结构恰好相反,美国体育消费产业中87%是体育服务业(旅游/培训/运动康复等),中国体育产业的基础刚刚建立,传媒、服务等上层建筑仍有待开发。从世界平均水平来看,体育服务和体育营销约占70%,体育传媒占30%左右,而中国的体育营销大致占了整个体育产业产值的80%。在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下,2015年体育产业开始呈现出繁荣景象。首先是体育传媒板块迎来爆发式增长,9月中超版权转让费卖出5年80亿,11月恒大亚冠决赛门票单场门票收入超2亿,大量的企业上市公司争相布局上游运动赛事、参股足球、篮球俱乐部等。另一方面,体育服务板块也开始呈现百花齐放的高速增长景象,万达宣布未来将重点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旅游板块,莱茵体育(000558,股吧)立足于体育场馆运营并积极拓展上下游,智美体育立足于体育赛事运营的同时积极发展体育智能设备板块,开发体育运动健康大数据,大量的体育相关的智能设备、运动APP产生,整个体育产业迎来高速发展。

体育传媒,新媒体新未来。体育传媒是整个体育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尤其是竞技体育,高观赏价值提升了整个营销环节可利用的商业价值,包括转播权、赞助、周边等等。我国目前体育传媒行业的现状,可以总结出三点特征:(1)全球各大赛事营销价值巨大,但目前中国水平仍较低;(2)改革正在进行中,新媒体势必成为未来的主力军;(3)内容创新是王道。相关公司如道博股份(600136,股吧)、奥拓电子(002587,股吧)等。

4. 医疗服务需求巨大,任重道远

2013年40号文开启医疗健康服务业的高速发展阶段。一直以来,我国医疗服务资源紧张的问题持续存在,为了改变医疗健康供给短缺的格局,需要引导、鼓励社会资本积极进入这一领域,形成扩大供给的有生力量。从2013年10月14日公布的国务院40号文《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始,医疗服务产业中各种新型企业如雨后春笋不断出现。国务院40号文从国家经济建设支撑产业的高度,提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要达到8万亿元以上,大力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从2013年40号文以来,互联网医疗、医药电商、医疗信息化等医疗细分子行业已经迎来快速变革,但医疗体制改革是个“大工程”,改革过程仍在推进,2016年的医疗改革方向朝着鼓励医养结合,分级诊疗、精准医疗、完善医疗流通等方向持续推进。

泛现代服务业、创新药等领域是医药行业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从2013年下半年以医药电商为代表的医疗服务板块的投资机会开始,医药电商、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医疗、基因诊断等细分医疗服务板块持续成为市场投资主体热点。展望2016,未来的医疗板块的投资方向主要几个方向,第一个是泛医疗服务产业,包括几个大的方向:医院证券化、康复养老、分级诊疗、处方外流、辅助生殖等;第二个看点在于传统药品板块的看点在于创新和国际化;第三点在于国企改革带来的个股机会;第四点在于传统行业的转型机会。相关公司如中源协和(600645,股吧)、信邦制药(002390,股吧)等。

5. 教育正迈出重要一步,潜力巨大

教育法修正案通过在即,产业酝酿变革。从2014年以来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明确的政策方向,相关的改革政策仍在不断推进过程中,对于推动教育领域社会投资的效果也将逐渐显现。一级市场在线教育投融资热度持续高涨,主要集中在K12、语言学习、职业教育等领域,其中与在线教育相结合的企业更加值得关注。二级市场企业多通过收购、参与教育领域投资、设立产业并购基金等方式参与教育产业发展。2015年8月份国务院通过的《教育法律一揽子修正案(草案)》将松绑民办教育,促进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并且修改了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关于举办学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的规定,允许营利性民办学校存在,未来教育产业将进入产业化发展模式。

关注教育产业化趋势。教育市场的发展将以在线教育为主要方向,相关的早教、K12、职业教育和语言教育四个细分市场则将成为主战场。在线教育掌舵未来教育行业,有利于破除线下教育的先天不足。在线教育仍然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参与者处于跑马圈地的状态,资产证券化程度较低。看好在各个细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以及拥有资本优势的上市公司。相关公司如立思辰(300010,股吧)、中国高科(600730,股吧)等。(本文作者荀玉根、钟青等)



新闻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