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棣:中国金融抑制明显 却为何保持两位数经济增速
来源:和讯网 发布时间:2015-12-29 11:36:01

什么是金融压抑

听我母亲说,我外祖父是一个非常保守传统的中国人,家教严苛。一般情况下,孩子不能和大人同桌吃饭,吃饭时碗筷不能出声音,不能随意说话,不能和客人聊天,眼睛不能东张西望,等等。家里严格限制孩子的玩乐时间,绝大部分时间用在背诵四书五经、练习诗赋词曲。但用西方现代教育的观点看,这是对天赋人性的一种压抑。孩子在这种家庭管制的影响下,性格和心理多少会发生扭曲。事实上,我外祖父家族系统培养出来的人多少都有些懦弱。

其实,金融市场也像一个家庭。

是让金融市场在一个自由环境中发展,还是在一个严厉管制的条件下发展?如果金融市场管制过严,金融市场会不会变形扭曲,会不会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

在上世纪70年代,针对当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市场不完全、资本市场严重扭曲和政府对金融的严重干预,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R.J.Mickinnon)和爱德华.肖(E.S.Show)严密论证了金融深化与储蓄、就业与经济增长的正向关系,提出了金融抑制理论。他们认为,金融抑制对经济发展是一种危害,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正是金融压抑造成的一种结果。由于政府对金融的过度管理,主要是对利率实行管制,导致金融发展出现抑制,利率远远低于市场的均衡水平,资金无法得到有效配置,金融机构与企业的行为发生扭曲。因此,他们主张发展中国家以金融自由化的方式实现金融深化,促进经济增长。

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理论”与“金融深化理论”,是上世纪70年代后国外各国实施利率市场化经济改革的主要依据 。

实际利率水平与金融压抑

根据麦金农的理论,实际利率水平是衡量一国金融抑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常情况下,平均实际利率与GDP平均增长率的差距可以反映金融压抑的水平。因为经济增长快,市场对资金的需要就高,资金需求高就必然会推高市场的实际利率。麦金农(1997)认为,较高的实际存款利率通过投资效率的提高而产生的影响,比通过投资或储蓄占GDP份额的增长所产生的影响更大,为促进经济增长,一点一滴地降低通货膨胀率,提高实际利率,比简单地提高名义利率以抵消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更有效。这段绕口的表述其实就是说,自由利率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比管制利率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大。

过去30年来,麦金农和肖的金融压抑和深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很多经济学家在此方面的深入研究,近年来这方面的实证研究有了不少成果。比如,马克斯韦尔(Maxwell Fry,1989)认为:实际存款利率向市场均衡利率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都与半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率提高相关 ;艾伦(Alan H.Gelb,1989)通过研究发现,实际存款利率增加一个百分点,可以刺激储蓄,从而使经济增长上升0.2%—0.25%。他的研究还发现,20世纪70年代那些实际利率低于负5%的国家,它们的经济增长率比那些保持实际利率为正的国家平均低1.4% 。

一个国家是否存在“金融抑制”的现象,最主要的一个衡量标准就是看利率水平和管理制度,检查经济体内存不存在人为压制、干涉和控制实际利率的情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2011年一份研究报告中引用统计数据表明,1999至2008期间,发达国家的平均实际利率与GDP的平均增长率之差为负0.15%,其中7国集团为正1.26%,平均实际利率与GDP增长率两者基本相等。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实际利率与GDP的增长率之差为负7.96%,其中新兴经济体国家为负4.15%。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国的平均实际利率与GDP的增长率之差为负8%,是实际利率最低的国家 。该报告的分析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实际利率之所以明显低于GDP增长率,主要反映了这些国家政府采取的金融抑制政策,将利率压制在远远低于均衡利率之下,扭曲了资金市场。

金融抑制的特征

在麦金农的金融发展理论中,金融抑制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经济病”,它有一些普遍的基本特征:

(1)政府对利率直接或间接控制;

(2)政府对国内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拥有所有权或控制权,并对金融市场采取限入政策;

(3)政府通过存款准备金等制度来迫使国内机构持有政府债券;

(4)对债券及股票市场的发展持限制的态度;

(5)通过资本控制来限制资本在国际上的流动。

从这些特征看,显然中国存在比较典型的金融抑制,特别是在利率管制方面。新兴经济体国家中,中国是将实际利率压抑得最低的国家。

“金融抑制”的中国现象

但是,中国并没有像麦金农和肖所预料的那样,发生储蓄和投资不足,出现经济低增长。相反,中国的储蓄率、投资率以及它们引起的GDP的增长,都是世界各国中最高的。

为什么表现出明显金融抑制特征的中国经济,却长期保持了两位数的经济增长?这是一个令世人关注的中国现象。

  作者:范棣博士,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智库理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亚联资本创始合伙人、银票网董事长。本文摘自范棣博士的新书《少数派的财富报告》,本文也发表于范棣博士的微信公众号“财经这点破事”。

  



新闻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