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手 汤臣倍健 布局营养品 跳出老本行 恒天然在华艰难转型
恒天然这位新西兰乳业巨头来华多年,虽然经历了肉毒杆菌乌龙事件等打击,但其在中国市场的扩张野心却丝毫不减。其中,业务范围已经不局限于乳业,1月26日,其宣布联手汤臣倍健,共同开发以乳品蛋白为主的新产品以填补国内营养品市场空白。
而这项合作背后,对于恒天然来讲,不仅仅是业务的拓展,更多是传递了从单一产品供应商转型向研发等更深层次发展的战略意义。
不断布局奶粉外市场
根据恒天然和汤臣倍健双方发出的一份联合通报中显示,双方是在现有原料合作基础上,达成了“协同创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据悉,这项合作“主要集中在科研领域”。汤臣倍健将成为首个与恒天然进行科研战略合作的中国企业。
据恒天然大中华区乳品原料副总裁周德汉介绍,科研工作包括开展新功能原料、现有原料的新功能和功能性终端产品、乳品原料相关的个性化营养的研究与开发等。
在这之前,上述二者的合作范围包括了优质全脂乳粉、乳清蛋白、牛乳钙粉等乳品原料,用于汤臣倍健蛋白粉等膳食补充剂产品。
由于人口众多,虽然中国乳品消费总量巨大且逐年递增,但人均消费量仅为全球平均值的三分之一,是乳品市场增长空间最大的国家。众所周知,作为全球最大的乳品供应商,恒天然在中国以及全球其他地区所提供的服务大多集中于乳品原料供应上,其他业务则很少涉及。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与汤臣倍健的合作也并不是首例,有关恒天然已经在不断布局奶粉以外的中国市场并不是无迹可寻。去年10月,恒天然在广州成立了恒天然应用中心,服务于中国市场对恒天然餐饮服务业务旗下高端品牌“安佳”日益增长的需求,看中的就是近年快速增长的休闲餐饮和烘焙市场。
同时,前不久,将为中国北方地区餐饮、烘焙业客户提供乳制品产品及服务的恒天然的北京应用中心也正式启用。该应用中心也是继上海、广州和成都之后,恒天然在大中华区设立的第四家乳品应用中心。
屡屡遭受重创
回想过去,恒天然这位外来的乳品巨头在华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2005年12月1日,恒天然战略入股三鹿,共花费1.07亿美元,持有三鹿43%的股份。当时在外界看来,中国巨大的乳品市场需求,似乎也意味着恒天然将获得不菲收益,并将成为恒天然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的起点。
然而,事与愿违的是,2008年9月,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爆发,恒天然宣布因受此事件影响,共损失了9500万美元,并表示将注销在三鹿集团的投资。三鹿倒闭之后,恒天然在华业务也随之遭受重创,此后,恒天然暂时放弃了在中国的乳品加工业务,并将其在广州的生产线转让给了雅培,转而加强原料奶粉进口业务。
然而,更悲剧的遭遇还在后面等着恒天然。2013年8月,恒天然肉毒杆菌乌龙事件爆发,被污染的乳清产品是第三方婴幼儿奶粉的生产原料。一时之间,涉及国内大批乳品生产企业,恒天然成为众矢之的。
屡屡遭受重创下的恒天然显然对中国市场的布局有增无减。因为有市场分析报告指出,预计到2017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乳品市场,并预计在2019年中国乳品市场销售额将突破700亿美元。
对此,乳业专家宋亮分析认为,恒天然在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市场,一般仅作为大包装全脂粉、奶酪等产品的供应商。比如,欧美国家的乳品市场发展很完善,恒天然只是作为这一市场中众多企业的补充,是不具有绝对性优势地位的企业。而在中国市场,恒天然是主导者。中国80%的进口原料奶粉来自新西兰,而恒天然占据新西兰牛奶加工市场份额的89%。
在华野心不减
屡败屡战,两次最大的重创,近两年,恒天然又重启投资布局中国,重点选择牧场建设,布局原奶生产。同时,恒天然自有产品也加速进入中国。2014年年初,恒天然在新西兰宣布,将再次发行12.5亿元人民币的“点心债”,筹集到的资金仍将用于恒天然在中国的投资布局,包括上游奶源建设等投资项目。恒天然首席执行官西奥·史必根思也表示,恒天然计划到2018年前,在中国建成总产奶量为10亿升的30个牧场。
在此目标下,恒天然还拉上了曾经在肉毒杆菌乌龙事件中的“冤家”雅培,在中国投资兴建由5家奶牛牧场组成的养殖基地。
直至入股 贝因美 之前,恒天然的投资布局领域,大多数在牧场建设方面。其实恒天然一直在等一个机会,重新进入中国乳业成品市场。直到2014年入股贝因美,恒天然正式重回中国乳制品加工生产市场。
目前,除了牧场投资、液态奶产品以及对中国乳企的入股等业务外,恒天然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作为餐饮供应商也涉及面包店、连锁快餐店、餐馆、酒店、咖啡馆等多个渠道。从此,还多了营养品领域的涉及。
根据恒天然早前公布的规划,该公司在华的目标是未来5年内业绩翻番,达到100亿新西兰元,如果上述目标达成,中国市场将占恒天然总收入的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