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央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5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远高于去年1月的1.47万亿元和上个月的5978万亿元。不过,专家普遍认为,1月的一次性影响因素较多,2月货币及信贷数据将不会持续超预期,因此货币政策还需要保持宽松态势。
央行数据显示,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41.63万亿元,同比增长14.0%,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7个和3.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41.27万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3.4个和8.1个百分点。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认为,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新增人民币贷款变化具有较强的季节因素,由于企业多在年初启动新项目,银行开始下放贷款额度,一般1月人民币贷款出现较大幅增长。由于今年农历新年从2月8日开始,早于去年的2月19日,新增人民币贷款可能也受到前置效应的影响。其次,由于1月人民币贬值预期大幅上升,人民币贷款利率下降而美元贷款利率上升,企业可能开始将美元债转换成人民币贷款。社会融资总额的数据显示,人民币贷款上升了2.5万亿元,而外币贷款则下降了1720亿元。同时,由于市场普遍预期今年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放松,市场利率将进一步走低,银行可能提前投放贷款以锁定较高的贷款利率。
刘利刚认为,由于资本持续外流,央行需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来为市场注入流动性。与此同时,经济的融资成本仍处于高位,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他预计,第一季度央行将降准50个基点,这将给市场注入约6500亿元的流动性。
中金公司昨天发布的研报称,当下宏观政策的重心应继续向需求端管理倾斜,以进一步缓解市场对经济增长失速和人民币贬值的担心。
高盛/高华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宋宇昨天表示,1月份广义信贷和货币数据总体有利于内需增长,但其对总需求的推动至少将因为出口增长非常疲弱而有所抵消。宋宇预计这将是一个短期现象,预计3月份开始CPI通胀率将再度下降。(记者 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