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大风险黑洞的融合将产生多个危机引力波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2-18 08:36:01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工银国际研究部联席主管程实撰文指出,金融风险和地缘风险这两个黑洞的融合,势必会产生一波又一波的“危机引力波”,对全球市场产生持续冲击。我们认为,冲击既是全局性的,又是分波次的,这意味着,一方面,避险需求具有长期存在的物质基础,其追逐的标的将不仅包括传统的黄金和美债,还包括少数具有较高确定性的投资主题;另一方面,全球股市普跌具有阶段性“错杀”和“超跌”的成分,毕竟全球经济复苏和政治局势具有大分化的特质,危机恐慌阶段的普跌不会长期持续,在边际变化引致的阶段性反弹阶段,具有经济基本面和政治稳定相对优势的区域将会产生值得重视的市场修复机会。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中国农历春节期间,国际金融市场再掀惊涛骇浪,欧洲银行业流动性风险骤增,美元指数突然急速贬值,大宗商品市场在绝对低位大幅震荡,金价在避险需求推动下逆势急涨,全球股市进入全面普跌的极端模式,危机恐慌氛围持续积聚。

在此笔者认为,春节异动只是2016年以来“危机引力波”的新一轮涟漪。市场本身就是最好的预言者,一系列金融动荡只是开始,2016年,全球金融风险和地缘风险两大“黑洞”正迎来碰撞中相互融合的高潮期,由此释放的“危机引力波”将持续冲击复苏进程、金融稳定和全球秩序。从危机演化的逻辑看,接下来,地缘政治领域出现“黑天鹅”事件的概率较高,建议投资者高度警惕。

具体说来,金融风险与地缘政治风险的相互加持几乎不可避免。金融风险和地缘政治风险,就像两个黑洞,始终威胁着和平与发展的世界经济主题。而这两个黑洞,都悄悄地自我膨胀到了巨大体量。

国际权威机构的定量评估表明,2015年地缘政治风险已上升到近年来的最高水平;而2016年新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也已充分彰显了金融风险的危险程度。笔者认为,这两个黑洞正在相互激化、相互融合:

第一,这是危机演化的逻辑使然。正如笔者此前一直强调的,2008年以来,虽然形势变化经常性出人意料,但危机演化始终遵循着逻辑顺畅的进阶主线。从信用透支的顺序看,微观信用、财政信用、货币信用和霸权信用逐个发生崩塌,进而引致美国流动性危机、欧洲债务危机、新兴市场货币危机和全球秩序危机的接连爆发。2016年以来,危机进入第四阶段,市场对全球两大稳定核心的信心都受到打击,而全球货币政策分道扬镳造成的短期失序进一步激化了恐慌情绪,如此背景下,地缘政治整体平衡的物质基础被削弱,地缘政治动荡爆发的频率悄然上升。

第二,这是国际博弈的进程使然。当前,全球经济弱复苏和大波动已成新常态,多元化退潮和全球化退潮渐成大势所趋,对有限复苏利益的争夺更趋激烈,在欧日货币政策已进入负利率极端状态、全球赤字财政空间普遍有限、大宗商品价格跌至绝对低位的背景下,利益博弈势必将进入以地缘政治对抗为主题的新阶段。

第三,这是历史规律的作用使然。从人类历史进程来看,经济金融风险积聚到一定阶段,地缘政治对市场出清的破局作用就至关重要,而当危机演化到中后期,民粹主义的盛行也会给地缘政治带来更大的变数,大萧条在二次探底之后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一个较为极端的例证。

因此,金融动荡和地缘动荡的轮番接力将成为今年主题。

金融巨震给了2016年开年一个下马威,但经济基本面短期内并不会发生根本性劣化,关键是市场对中美两大稳定核心的稳定性、对全球政策应对的掌控力、对全球秩序重建的可能性都充满担忧。这种担忧暗示着,接下来地缘政治领域发生黑天鹅式变局的可能性悄然加大。

事实上,2016年也将是地缘政治风险深度积聚的一年:朝鲜半岛局势高度紧张,正成为牵动亚洲乃至全球时局的重要风险点;美国大选逐步升温并初显超预期的特征,美国政治周期正处在大转变的重要关口;英国退出欧盟闹得沸沸扬扬,欧元区和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上的背道而驰正让英国真正变得左右为难;中东局势在低油价刺激下变得越发复杂,ISIS恐怖主义在大国博弈和地缘纠葛的夹缝中反而觅得了持续做大的机会,沙特等国家的异动正让局部冲突升级的可能性不断加大;俄罗斯和巴西等资源型新兴经济体由于强势美元和大宗商品市场暴跌而进入衰退周期,社会动荡正威胁着区域安全。

基于地缘政治局势自身的复杂性及其与金融风险相互融合的新动向,笔者认为,2016年金融动荡和地缘动荡将轮番接力。相比金融动荡,地缘动荡目前受到的关注还相对有限,值得投资者高度警惕,并对可能之变局做出应对。

让我们来关注“危机引力波”冲击下的市场。

金融风险和地缘风险这两个黑洞的融合,势必会产生一波又一波的“危机引力波”,对全球市场产生持续冲击。我们认为,冲击既是全局性的,又是分波次的,这意味着,一方面,避险需求具有长期存在的物质基础,其追逐的标的将不仅包括传统的黄金和美债,还包括少数具有较高确定性的投资主题;另一方面,全球股市普跌具有阶段性“错杀”和“超跌”的成分,毕竟全球经济复苏和政治局势具有大分化的特质,危机恐慌阶段的普跌不会长期持续,在边际变化引致的阶段性反弹阶段,具有经济基本面和政治稳定相对优势的区域将会产生值得重视的市场修复机会。

正如我们在此前深度展望报告中强调的,当前诸多金融变量的单边走势已积聚了较高的“Priced-In”因素,在所谓“共识”的长期方向上可能已经行至极限区间,例如美元和油价,我们始终强调美元指数将在加息后迎来阶段性贬值,油价在30美元/桶下方的运行则难以形成常态。目前来看,市场已有初步印证,未来在地缘动荡压过金融动荡成为阶段性主题之后,市场可能还将发生一系列有悖于现有“共识”的变化。

再看“危机引力波”冲击下的中国。

农历新年这一波“危机引力波”一方面对全球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另一方面反而相对舒缓了中国的压力。无意间,国际金融市场已做了一个剔除中国因素的“压力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中国因素并非全球金融动荡的唯一成因,没有人民币汇率和A股市场的影响,国际金融市场依旧无法获得系统性稳定。

由此可见,当前的经济疲弱是全球性的,中国经济的“减速增质”反而具有“岁寒见后凋”的性质;当前的金融紊乱也是全球性的,人民币汇率的大贬、急贬和一次性贬值预期很大程度上是非理性的,存在下注者急于“逼空中国”的投机因素。

笔者认为,在全球问题已经暴露的大背景下,集中唱空、做空中国的压力反而有所舒缓,中国经济金融改革正迎来一段复杂却难得的喘息阶段。接下来,中国有望抓住时机,确定宏观审慎监管新框架,推进财政货币和汇率政策的“三松”搭配,细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实,引导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政绩观的切实改变,重建宏微观激励机制,为中国经济转型和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管控夯实制度基础。在此过程中,底线思维和强国思维将进一步彰显,金融安全和全球治理将成为重要关注点。(文章来源:《盘古智库》微信公众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