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临港环保先行 提升绿色发展“源动力”
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发布时间:2016-04-11 16:54:35

四处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运输车辆穿梭不断,座座厂房已见雏形,工业管廊如巨龙蜿蜒盘桓其间……初春的渤海之滨乍暖还寒,位于国家级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内,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盐碱荒滩,现如今,48家北京药企已签约入驻,其中20家已开工建设。

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创新“区中园”建设模式,打造出京冀合作共建共管的首个专业化产业园,成为京津冀产业转移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解放思想,做好转型升级“加减法”

“我们之所以能在京津冀产业转移的‘浪潮’中抢得先机,在于坚持解放思想、超前谋划、科学规划。”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党组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召堂一语道破“天机”。

张召堂不但是沧州临港开发区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在他的带领下,沧州临港开发区多做循环经济“加法”,勇做淘汰落后产能“减法”,变“政策引资”为“产业链招商”,坚持产品项目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仅用7年时间,就成为全国第一个进入“国家级开发区”行列的化工园区、河北省唯一的“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2013年被工信部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连续三年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评为“化工园区20强”。区内80%以上的企业和项目,做到了互为市场、互为原料,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了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氢元素和氯元素综合利用等多条典型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新型工业化格局,出现了一批经济关联度高、经济效益双赢的典型企业,基本形成了循环经济体系框架。

笃守创业,找准产业承接“齿合点”

2012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日渐升温,张召堂敏锐地意识到,沧州有条件成为京津产业转移的第一大承接地,临港开发区应该是北京重化工业转移的首选之地。

承载着梦想,以张召堂为首的沧州临港人再次开始超前谋划——调研、考察、对比、分析……2013年,经过冷静分析、科学论证,他们提出了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初步设想,并规划建设了生物医药产业园和首都高校科技园。2014年7月,他们获悉北京市经信委医药管理处正在进行产业转移基地的遴选工作,马上与渤海新区领导赶赴北京,详陈承接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转移的优势,并凭借精准的产业定位“挤入”备选名单。

从2014年7月确定入围备选园区名单,到2014年9月参加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转移基地比选推介会,临港开发区与渤海新区利用近4个月的时间,组织专业招商队伍“挨家挨户”走访北京药企,详细了解他们的转移意向和对承接地的期望。2014年9月23日,在北京经信委举办的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转移基地比选推介会上,来自天津、河北的5个园区“上台打擂”,120家北京生物医药企业现场评选。凭借扎实的前期工作,突出的区位优势、交通条件、土地资源、环境容量、基础配套设施,以及打动企业、充分满足其实际需要的解答,临港开发区最终赢得了北京药企的“芳心”。

2015年1月19日,北京市经信委和河北省工信厅在石家庄共同签订京冀医药产业协同发展框架合作协议,北京首个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式落户国家级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首批22家北京企业在现场签约入驻,总投资61亿元。2015年4月11日,首批10家入园企业集中开工建设,同时,北京医药行业协会沧州分会揭牌成立。2016年2月29日,又有10家北京药企集中开工建设。

“这里不但有生物医药产业基础,也有下游需求,更有科学的规划。特别是循环经济的介入,更是让企业进一步降低了建设和生产成本、提高了销售收入。”一位入驻企业的负责人说道。

环保先行,提升绿色发展“源动力”

产业转移不仅仅是生产车间的搬迁,也是企业的一次转型升级。“借助这次搬迁的机会实现环保同步升级是重点。”北京医药行业协会沧州分会会长赵立敏说。

为了保证生物医药园区的生态环境,临港开发区专门制定了《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三废”治理技术指南》,不仅要求企业采用现代生产检测技术和先进末端治理技术,实现废气环境影响的有效控制,实施企业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和验收,实施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考核,并将企业环保工作业绩与企业新项目审批、金融融资等相关联。

这个指南也成为临港开发区的招商风向标。对存在污染的制药企业,即使投资规模再大,临港开发区也将其拒之门外。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党组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召堂表示,提高生物医药园区准入标准,才能从源头上控制企业生产的环保问题。

加强环保约束的同时,临港开发区还启动了大气综合治理攻坚行动,请相关专家对开发区内现有的18家重点企业环保情况“把脉开方”,指导企业更新环保设备、优化生产工序和技术,实现节能减排。这些企业今年在环保方面已投入几千万元。

日处理能力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固体废物燃烧填埋场全面开工,临港开发区也在不断强化自身环保服务供给能力。“我们正在谋划引进技术更先进的外资污水处理厂,全面提高园区处理三废能力,为建设环保、绿色园区建立稳固保障。”张召堂说。

创新不辍,绘就产业聚集“新蓝图”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转移基地的成功落地,不但让京津冀产业转移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也探索出了一个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模式”——园区由京冀两地共建共管,北京药企保留“京籍”,由北京市食药监局实施跨区监管;企业总公司注册在北京、分公司注册在河北,京冀两地共享分公司产生的税收和收益,分配比例向河北倾斜;依托两地产业资源禀赋优势,进行生物医药全产业链规划,京冀两地共同构筑“高精尖”产业结构,实现多方共赢。

如今,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将这一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当中,重点打造的石化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十大“区中园”相继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全国涂料协会、北京留学人员海淀区科技创新园等纷纷向开发区抛出了“橄榄枝”,多家天津化工企业有意搬迁至沧州临港开发区……

一个个项目的相继落户,为沧州临港开发区的快速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动能。吸引“眼球”的发展规划、调动全员干事创业的氛围、适合企业发展的投资环境……凭借这些有针对性、有特色的措施,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正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