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或占到GDP的7%
来源:和讯网 发布时间:2016-04-14 17:28:05

4月14日,昨日IMF在春季年会上发布《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可能处于风险之中的银行对企业贷款可能转化为约相当于GDP 7%的潜在银行损失,但IMF金融稳定风险报告同时指出潜在损失看起来庞大但可控。

《金融稳定报告》报告认为,中国目前面临的一大严重问题是企业债务。因经济增速放缓导致企业利润下滑,企业偿债能力下滑,“利润甚至不够支付贷款利息”,企业财务状况让人担忧。

报告指出中国企业面临的更大压力对于中国的银行非常重要。报告估计,中国可能处于风险之中的银行对企业贷款可能转化为约相当于GDP 7%的潜在银行损失。

不过该报告同时指出,鉴于中国的银行和政策缓冲空间以及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这种潜在损失看起来庞大但可控。同样重要的是,中国当局已经意识到这些脆弱性,正在采取措施解决企业负债过高问题。

和讯网整理《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全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一期《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指出,过去六个月里,由于经济风险和不确定性上升、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以及对中国经济的担忧,全球金融稳定风险加剧。

今年早些时候,金融市场对这些情况作出了消极反应。全球股市下跌,波动性急剧上升,对发达经济体陷入衰退的担忧加剧,银行股票价格再度承受压力。这种形势反映了市场越来越担心政策能否抵消经济和政治风险加剧的影响。

基金组织指出,今年2月以来,由于经济方面出现了一些好消息,欧央行强化了政策行动,美联储在提高利率方面采取了更谨慎的政策态势,市场形势看来显著好转。中国也已加大力度增强政策框架,以支撑经济增长,稳定汇率。

“本期报告讨论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过去几个月的动荡,目前是已经安全消退,还是发出了一个警示信号,表示需要采取更多措施?”基金组织金融顾问兼货币与资本市场部主任José Viñals表示。“我认为是后者:为确保全球稳定,我们需要采取更多行动。”

实施政策,应对三项全球挑战

基金组织指出,政策制定者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实施一套更均衡、更有力的政策组合,以降低风险和支持增长。否则,市场动荡可能再度出现并加剧,并可能形成信心不振、增长疲软、金融条件收紧、债务负担加重的恶性循环。这可能导致全球陷入经济和金融停滞状态。在这种情景下,报告估计,世界产出在今后五年内可能比基线预测水平下降近4%。这大体相当于失去一年的全球增长。

为避免出现这种下行情景,政策制定者必须应对现有的三重全球挑战,即发达经济体仍未解决的危机遗留问题,新兴市场的严重脆弱性,以及系统性的市场流动性风险。如果能成功应对这些挑战,世界产出到2018年可能比基线预测水平提高1.7%之多。

首先,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制定者需要解决危机遗留问题,特别是银行问题,因为银行在为经济提供融资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基金组织指出,在发达经济体,银行的安全性目前已显著提高。但在今年年初,随着经济前景减弱且变得更加不明朗,银行承受了相当大的金融市场压力。

但是,银行也面临着重要的结构性挑战。它们需要适应危机后的新现实,应对盈利能力的持续下降。发达经济体的许多银行面对重大的业务模式挑战。报告估计,这些银行约占发达经济体银行资产的15%。在欧元区,市场压力凸现了长期存在的遗留问题。银行迫切需要通过一项全面的战略来处理高额不良贷款。长期来看,一些银行部门的产能过剩问题也需得到解决。最后,欧洲必须完成银行业联盟,建立共同的存款担保制度。

其次,新兴市场的政策制定者需要提高对全球“逆风”的抵御能力。大宗商品价格的急剧下跌加剧了企业和政府的脆弱性,导致经济和金融风险居高不下。在债务多年不断增加之后,新兴经济体目前面临着增长放缓、信贷条件收紧、资本流动起伏不定的困难局面。到目前为止,许多经济体在这一困难环境下呈现出了非凡的抗冲击能力,这是因为它们明智地运用了经济繁荣时期积累起来的缓冲空间。但基金组织指出,这种缓冲在迅速消耗,一些国家正在失去回旋空间。

第三,随着企业部门健康状况恶化,特别是在大宗商品出口国和与大宗商品有关的行业,再融资压力可能会加剧。这可能对政府造成溢出效应,因为许多较薄弱的企业是国有企业。在许多新兴市场,银行缓冲普遍充足,但可能受到不良贷款增加的考验。这些相互关联性突出表明,必须密切监控企业脆弱性,以透明方式迅速确认和管理不良资产,并提高银行的抗冲击能力。

中国能够管理好转型过程

在新兴经济体中,最重要的是中国。中国继续驾驭着一个复杂的转型过程,力求使经济增长步伐放慢但更加均衡,并建立更加市场化的金融体系。基金组织表示,中国当局已经推动改革取得进展,但转型过程仍具有内在的复杂性。

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联也至关重要。中国虽然在经济再平衡方面取得了进展,但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和企业利润下降,企业的健康状况在恶化。这体现在,那些没有足够盈利来支付利息的企业,其持有的债务所占比例不断上升。这一衡量指标(基金组织称为“在险债务”)已上升到占中国上市公司债务的14%,与2010年相比,增长到三倍以上。

中国企业面临的更大压力对于中国的银行非常重要。报告估计,中国可能处于风险之中的银行对企业贷款可能转化为约相当于GDP 7%的潜在银行损失。

“鉴于中国的银行和政策缓冲空间以及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这种潜在损失看起来庞大但可控”,Viñals表示。“同样重要的是,中国当局已经意识到这些脆弱性,正在采取措施解决企业负债过高问题。”

基金组织指出,鉴于这些脆弱性的严重程度,需要实施大刀阔斧的政策行动:解决企业债务积压问题; 增强银行;提升监管框架,为日益复杂的金融体系提供支持。

在货币政策之外采取更多行动

基金组织指出,政策制定者通过共同努力,能够在当前基线情景基础上取得改善,加强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他们需要实施一套更均衡、更有力的政策组合,而不是继续过度依赖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仍然至关重要,但仅靠货币政策是不行的。设计完善的结构性改革以及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支持性财政政策十分关键。此外,必须加强金融政策,进一步提高抗冲击能力。在全球层面上,还必须完成和实施金融监管改革议程,包括非银行方面的改革。所有这些行动都有助于实现均衡的政策组合,并使政策更有力、更有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