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实行建档立卡,开好方子。在建档立卡的基础上,科学划分贫困村、贫困户类型,号准“脉博”、找准“症结”,开好“药方”,做到扶贫对象精准、脱贫需求精准、脱贫措施精准。
二是改善基础条件,建好园子。以路、水、电、信息、环境整治等为重点,把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八小水利”工程等项目向贫困村倾斜,到2016年底,实现所有贫困村至少有一条出村水泥路、贫困户安全饮水全覆盖、生产生活用电有保障。
三是发展特色产业,多挣票子。科学制定贫困村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支持贫困村和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乡村旅游业,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力争每个贫困村至少发展1项特色产业,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能从事1项特色产业。
四是强化金融支撑,创新路子。用好用活金融扶贫政策,鼓励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到贫困村建立产业扶贫基地,与贫困村、贫困户对接,对带动力强的实行贷款贴息政策;支持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评级授信贫困户提供一定额度的免抵押、免担保扶贫小额贷款,引流扶贫开发活水,切实解决扶贫开发缺资金问题。
五是强化社会保障,兜住底子。将精准脱贫与民政救助相结合,按照“兜住底线”原则,从2016年起,全县农村低保指导标准和国家扶贫标准“二线合一”;对农村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