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国人耳熟能详,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就在于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必能水滴石穿、踏石留印。
寓言里,“帝感其诚”,最终帮助“愚公”移走了太行、王屋二山。现实中,太行山区也有一位新时代的“愚公”——李保国。作为一名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本可以过上很多人口中的“金领”生活:西装革履,生活优渥,可他却偏偏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一条路,除却自己的教学任务,一年有200多天都往田间地头钻,而这“农根”一扎就是三十五年,直至“太行”花繁叶茂,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学习李保国同志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如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可以说,作为新时代的“愚公”,李保国同志正是“合格党员”最完美的标杆,“两学一做”最鲜活的教材,值得所有党员用心学习,对标进位。
太史公司马迁曾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诗人臧克家也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李保国同志生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去世后却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先进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毫无疑问,李保国同志的死重于泰山,死后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与此相对,有些“老虎苍蝇”穷极一生追求名利地位,甚至不惜违法乱纪、贪污腐败,最终也不过锒铛入狱,悔恨终身。即使侥幸躲过党纪国法,也难逃道德的叩问和人民的审判。身前地位再重,死后也不过轻如一缕鸿毛,为历史所唾弃。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普遍浮躁的时代,或许很多人一开始都是笃定向前的,但却往往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忘记了当初坚守的理由,善始却难以善终。李保国同志应当成为这样一面告诫党员坚持的镜子,每当意志松懈、牢骚满腹时就拿出来照一照,回想一下当初紧握双拳喊出的誓言。
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贵在坚持”“不忘初心”是值得每名党员一生学习的“大书”,把新时代的“愚公精神”传承下去,或许这是对李保国同志最大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