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倒卖学生数据黑色产业链:几分钟攻破学校漏洞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发布时间:2016-08-25 14:49:55

临沂女孩遭遇电信诈骗的背后,是教育行业信息安全存在巨大漏洞。

8月19日,刚刚被南京邮电大学录取的山东临沂女孩徐玉玉遭遇电信诈骗,9900元学费被骗走。导致徐玉玉被骗的直接原因,系其联系方式以及领取教育助学金的信息被泄露。

根据《沂蒙晚报》报道,8月18日,被骗前一天,徐玉玉接到了来自真实教育部门的助学金电话通知。诈骗嫌疑人则以“领取助学金”为由,轻易博取了徐玉玉的信任,并骗取了全家省吃俭用大半年节省下来的9900元学费。

19日晚,徐玉玉及其家人前往派出所报案,在回家的路上,徐玉玉突然晕厥,虽经医院历经两日的全力抢救,但仍没能挽回她18岁的生命。该事件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截至目前,微信公众平台上讨论此事的文章约4400篇,人民网微博客户端相关微博下,已经有超过2万条评论。

23日晚,临沂公安微博发布“开学在即 谨防以助学金为名的诈骗方式”的警示内容,同时,临沂警方成立专案组调查此案件。

需要警惕的是,根据教育部公布信息,国家助学金覆盖了全国20%的本专科生。根据国家统计局信息,2015年,全国普通本专科招生737.8万人,在校生2625.3万人,按此比例计算,今年刚刚入学、领取助学金的大一新生约150万人,而在校领取助学金的大学生约500万人。他们,都有可能因为助学金信息泄露面临诈骗风险。

目前,并不清楚助学金信息的泄露原因。南京邮电大学已经与警方联系,并称“未联系过发放助学金事宜”。知情人士介绍,“助学金从申请到发放存在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可能泄露信息。”根据要求,助学金申请信息包含姓名、身份证信息、联系方式、住址等26项内容。

倒卖学生数据成风

由于普遍不具备经济能力,且资金不充裕,学生群体并非电信诈骗的重灾区。但这并非意味着学生群体安全系数高。事实上,在记者接触的多类群体中,学生信息堪称“最没有安全保障”的一类。

近日,记者接触到数个倒卖用户数据的业内人士,其中3人告诉记者:“只要你听说过的学校,不论大学、中学、小学,(它们的数据)都有。”

其中一位人士向记者展示的上海某知名大学数据,包含了学生姓名、学号、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联系方式、专业等详尽信息。此外,该人士表示可以拿到“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学籍号、学校、入学方式、住址、家庭成员等等。该人士表示, “国内学校,有一半数据我都有。即使手头没有的,只要你告诉我名字,我也都能拿到。”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是由教育部在2012年开始实施上线的系统,旨在对全国范围内的学生注册、学生信息维护、毕业升级、学籍异动实施信息化管理,全国超过1.4亿名中小学信息存储在该系统上。

根据多位人士报价,“新鲜出炉”、“没有卖过”的一手学生数据,售价约1-2元/条,大量采购还有优惠。而二手的数据,基本低于1毛,如果批量购买,1万条二手数据约300-500元。在整个数据黑色产业领域,学生数据售价偏低,相比之下,一些从淘宝、京东、唯品会等电商平台流出的一手数据,售价在3-5元以上,高峰期售价一度达到20-30元/条。除此之外,在数据黑产中,电商、银行、股市、车辆交易等数据应有尽有。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 “买数据的,都是拿来骗人的,学生基本骗不到钱,数据卖不上价,乡镇之类学校的数据都卖不出去。”

10年前,学生数据要比现在值钱。一位北京某学校教师告诉记者:“倒卖生源数据的漏洞长期存在。很多民办大学会借合法专业的名义搞非法成教、网教来招生。每年高考之后,他们就从各省买考生数据,当时一个省考生数据售价几十万元。每年卖出十多万的名单。”

对于开设成教、网教教育的学校而言,“高分学生数据不值钱,都是白送,分数低的才值钱。拿到数据之后,学校安排话务组开始打电话,几天就能招50-60人。”该教师告诉记者:“有的学校每年因此盈利上亿元,2006年左右,吃这碗饭的人粗略估计有20多万。”

“学校、教师、教育局、招生办,能拿到学生数据的部门太多了,很多人都可能成为泄露数据的源头。不光卖学生数据,学校教师的数据也都被卖出去了,老师天天都接好多推销电话”,该人士回忆称:“2008年之后,主管部门发文明确倒卖生源数据是违法行为,但也没有控制住。后来,因为生源减少,公立专业都招不满,民办的招不到生源,这个生意才淡下来。”

几分钟攻破学校漏洞

行业内市场衰落,行业外的电信诈骗、广告推销市场则开始兴起,而大量的学生数据流入黑色产业。

“数据流入黑产的途径有三种,”数据库安全企业安华金和的安全专家告诉记者,“一种是接触到数据的工作人员泄露数据,一种是黑客入侵目标获取数据,还有一种是第三方IT系统服务公司在提供服务时获取数据并泄露。”

一位教育信息化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学生数据存放在很多地方,学校、招生办、教育机构等等。目前中小学数据教育部会提供统一平台,但大学数据,则存储在各个大学自己手中。”数据存储渠道的多样,增加了接触数据人员的数量,也无限放大了内部人员泄密的风险。

另一方面,多位来自信息安全领域的权威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教育行业的信息安全能力普遍极低。”在360旗下补天漏洞平台上,最近两年内提交的相关教育机构的漏洞超过1100条,“实际上远比这多,主要是教育机构漏洞太多,白帽子都懒得去测试,因为没有成就感。随便一个入门的黑客,都能搞定绝大多数学校系统,几乎不耗时间,甚至只需要敲几下回车就可以。”

一位信息安全资深人士对某部委直属大学做了测试,仅用几分钟即发现了该大学的漏洞,目前该大学已经修复该漏洞。需要指出,根据补天漏洞平台信息,该平台上最近两年内提交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也均在50个左右。此外,近年来,因为“套号学历”、“学历造假”等事件,教育部指定的学历查询唯一网站学信网被屡次质疑,不过,教育部多次回应中强调“学信网安全”、“没有漏洞”。

2014年、2015年,教育部与公安部先后联合印发《教育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试行)》、《教育部 公安部关于全面推进教育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通知》,在全国开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定级备案工作。两份通知中,学生的学籍、学位等信息管理系统大多列入第三级等级保护。教育行业最高安全保护等级为第三级。

根据相关要求,私密级、绝密级、机密级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水平分别不低于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根据人民银行发布文件,银行部分系统最高防护等级为第四级。

前述教育信息化行业人士告诉记者: “从这两年分析的结果来看,信息安全,是一个全社会都漠视的问题,需要所有企业、机构去提高重视程度,靠公民提高安全意识,根本没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