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科技规划出炉 农产品转基因争议中松绑
原标题:“十三五”科技规划出炉 破局人多地少资源性束缚
农产品转基因争议中松绑
转基因农产品的商业化之路常常遭遇质疑,也一直走得磕磕绊绊,但昨日“十三五”科技规划的发布,让转基因产品迎来了“春风”。在国务院关于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明确表态,要加大转基因棉花、玉米、大豆研发力度,而这样的表述,无疑给转基因农产品的商业推广铺路。可以预测,按照规划,当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整体水平跃居世界前列,一个巨大的市场也将逐渐敞开。
市场化添“底气”
技术一向是撬开市场大门的钥匙,对于转基因农产品来说更是如此。在规划中明确,接下来,我国要加大转基因棉花、玉米、大豆研发力度,推进新型抗虫棉、抗虫玉米、抗除草剂大豆等重大产品产业化,强化基因克隆、转基因操作、生物安全新技术研发,使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整体水平跃居世界前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品种和技术储备。
其实,今年初落地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已经提出,要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慎重推广。“大胆研发,谨慎推广”也成为中央为转基因农作物商用的定调。当时,业内普遍认为,从曾经的严管到推广,主管部门正释放出“松绑”信号。
除了主管部门接连力挺外,科学界也对转基因变得更为“包容”。不久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表示,虽然转基因技术只是整个农业育种技术的一个新的方法、新的发展,此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育种方法,如传统的杂交、分子标记育种、选择育种等方法,“但目前这些方法已经发挥到极致了,或者说发展的空间比较有限。而‘转基因’是目前科技含量最高的一个方法,效果也会是最好的一个方法”。
大市场不让人
在分析发展转基因农产品的意义时,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指出,我国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不能落伍,一定要抢占农业转基因技术的制高点。“从国际上来看,虽然还存在一些争论,但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所有转基因产品在商业化种植之前,都经过了大量的安全性研究和严格的评估审查,国际上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是有权威性结论的,任何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可以说与传统的食品一样,是安全的。”
“当下,转基因农产品的研发,主要控制在美国人的手上,中国每年需要从国外购买很多转基因玉米、大豆,如果中国企业能够大规模将此类产品进行商业推广,将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数据显示,作为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和消费大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转基因作物进入美国的食品供应领域,目前,美国大豆种植中的93%、玉米种植中的88%系转基因作物。
胡定寰进一步分析,其实可以粗略估算下,我国现在每人每年大概吃肉50公斤,作为主要的饲料,每4公斤的玉米能产出一公斤肉,如果每公斤转基因玉米按两元钱计算,每年仅转基因玉米的市场规模就超过5000亿元。转基因大豆虽然用量仅为玉米的1/10,但价格更贵,所以市场也非常可观。
现在在业内已经形成共识,中国作为13亿人的大国,人多地少,农业发展面临的环境资源约束越来越强,发展转基因农产品是有必要的。如不想在农业市场上长期受制于人,就必须加码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究、推广。在这一背景下,规划的出台无疑给市场带来利好。
把好风险关
当转基因农产品的研发、推广逐渐步入快行道,其风险管理亟待跟上。“转基因产品的风险其实不在于成熟的大豆、玉米等产品,而是全产业链的把控,还要防范这项高科技逾越道德底线,在动物甚至人类身上滥用。”胡定寰坦言。规划也提出,要建成规范的生物安全性评价技术体系,确保转基因产品安全。
韩俊曾强调,在“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方面,中国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已建立跟国际接轨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技术规程体系和政府的行政管理体系,覆盖了转基因从研究、试验、生产、加工、进口许可到产品标识的各个环节。
另外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在转基因农产品的商业化之路上,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也变得格外重要。上月底,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一项强制标识转基因食品的法案。根据该法案要求,食品生产商必须对产品中的转基因成分进行标注,并可以自主选择标识形式。目前,可供选择的标识形式有网址、电话号码、二维码,以及符合美国农业部标准的符号或文字。业内分析人士称,中国在推广转基因产品时,也应该尊重和保护消费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