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延迟退休计划之后,声称要“工作到八十岁”的郭台铭突然旧话重提“分权联邦制”,主动谈及接班人计划,其实是与鸿海集团内部架构重组密切相关。
经济观察报获悉,最快在明年,鸿海内部就将有新公司拆分孵化上市,以试行分权联邦。独立出来的业务不仅能更贴合市场,提速决策,也将提振投资人信心。在过去的40年里,鸿海已经筑就4兆新台币的经营帝国,而未来十年的目标是获得2.5倍的增长,达到10兆新台币。
很显然,鸿海庞大的业务体系难以再出第二个灵魂人物,并成为统领的接班人。今年年初,已经64岁的郭台铭表示,还要为鸿海再拼十年,尽管他清醒地认识到“未来要减少自己对鸿海的影响力”,但是他仍然不得不冲在第一线,而其核心团队里的年轻人也已是55岁的年纪。
架构重组
要接班庞大的鸿海帝国并非易事。
在接班人传承的同时,鸿海的架构重组计划也将启动,希望能够带领集团实现业务转型和业绩增长的诉求。6月下旬,在鸿海的股东大会上,郭台铭表示,“未来希望至少能有10%的利润增长空间,甚至可以将15%定为努力的目标”。
以鸿海现在的业务规模计算,15%的业绩增长,意味着要增加200亿美元的销售,这并非是个小数字。拥有庞大体量的鸿海正在遭遇业绩增长瓶颈,如何持续增强投资人信心,成为鸿海近年亟待解决的事。去年,鸿海营收增长1.25%,远不及年初制定的15%目标。
来自鸿海股东大会的消息称,为了更好的发挥效率,实现收入的增长,郭台铭有意将集团目前的事业群升级,组成12个次集团,每个次集团下面扶持3至5家上市公司。
经济观察报获悉,鸿海旗下连接器事业群(FIT)是首当其冲的试行前锋,明年将在台湾上市,而碳纳米管科技、胶材技术两部分业务也将拆分。连接器事业群得益于鸿海旗下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产品的需求推动,是电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件,在鸿海的体系内,这部分业务利润率更高,对集团的利润贡献率在15%左右。
郭台铭曾表示,希望未来几年将FIT打造成年收入近30亿美元的公司。目前,FIT为世界第四大线缆和连接器制造商,总营收额占鸿海集团约2%左右,在全球排名仅居泰科电子、Amphenol Corp及Molex Inc之后。
“未来要减少自己对鸿海的影响力”,在今年年初的开工仪式上郭台铭如此表示。在他看来,“集团大到一个程度,就会走向联邦和邦联的综合体制”。
按照郭台铭的设想,将以此实现“分立分权的联邦制”,希望独立出来的业务集团可以有更大的决策权,并且激发出积极性。不过因涉及业务庞杂,该计划并未成型,仍然在研讨阶段。
据悉,初步将以两三个事业群试行,主要针对成熟的业务,结构调整并不涉及股权稀释,鸿海仍然是控股股东。
除了将现有的业务集团升级分拆再上市,鸿海的接班人还承担着带领业务转型的重责。按照郭台铭的计划,到2020年实现转型,未来将实现“八屏一网一云”的目标,八屏即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便携电视、智能电视、商用显示器和视频墙,以及相应的网络设备和服务器。
从业务内容上看,这意味着,鸿海希望从B2B的“代工厂”,进一步走近用户,建立与消费者的联系。在具体的业绩规模上,郭台铭则希望鸿海营收在未来十年,从4兆新台币,增加到10兆新台币,营收增长2.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