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3月份有8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被央行处罚停止新增商户,近期,诸多第三方支付企业再遭监管重手。
此次出手的是中国银联,而出手的原因则是针对第三方支付公司在收单业务中的“套码”行为。
所谓“套码”,举个例子,某饭店装POS机,那么这个POS机对应所在行业应该使用餐娱类MCC5812的代码,然后该饭店对应着应该交纳交易金额1.25%的手续费;但是,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了争抢客户,给该饭店装的是代码为MCC5310的一般类POS机,该饭店由此只需要交纳交易金额0.78%的手续费。
据业内人士介绍,现在支付公司竞争激烈,套码几乎是行业公开的秘密。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定价标准,商户被分为餐娱、一般、民生、公益四大类,前三类手续费价格分别为交易金额的1.25%、0.78%、0.38%,公益类商户则只收取服务成本价。但很多第三方支付机构都处于随意套的境界,甚至公益类的代码也能帮着装。
行业情况有多乱?从早报记者见到的一份今年一季度银联开出的“罚单”来看,以快钱为首,几乎主要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全军覆没”,甚至还包括了银联自己的银联商务公司。
其实今年一季度银联就开始严打套码行为,二季度力度则进一步加强,据了解,目前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罚单”金额已经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针对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对银联“罚款”,其实严格意义上并非“罚款”,而是追偿清算,一般是对商户过去半年内所有交易的差价进行追偿,然后补偿给发卡行。
从目前已有的报道来看,第三方支付机构普遍认为,严格的监管有利于行业良性发展。但也有机构提出,让银联主导此事,等于银联又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其中有一个细节是,据财新网报道,银联各项处罚没有详细规则,不见依据,往往罚单金额与实际罚款数字有很大出入,且存在暗箱操作,可以通过“关系”与银联“洽谈”,从而得到“从轻处理”。
而还有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提出,要根治套码行为,还是得借鉴国外经验,即不是根据行业,而是根据储蓄卡和信用卡卡种不同,收取不同的统一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