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正文

新兴产业,蹒跚起步——温州企业艰难转型调查之三
2014-08-06 09:32:59   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原创   评论:0 点击:

  乐清科技孵化创业中心  浙江在线08月06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徐峻 陈青华 苏靖 胡丹 李倩)  低、小、散一直以来是外界赋予温州

\

  浙江天地人科技有限公司监控中心。

\

  义乌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上,温州百豪机械有限公司展示新一代电机高速电脑印刷流程。

  多重制约

  星星之火难燎原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无论是高新企业还是新产品,其数量和质量,温州仍远远落后于杭州、宁波。我们所看到的一些成长性较好的企业,也只是局部优势甚至是个体优势,尚未形成区域性的规模优势,犹如星星之火,未成燎原之势。

  制约温州高新企业成长的瓶颈在哪里?我们将这个问题抛给了温州市发改委主任方勇军。他认为,不能离开历史发展背景来看问题。温州经济先天不足,当年浙南是前线,重大项目的工业布局都在浙北、浙东,温州为数不多的一些国有企业也是以做生活资料为主,而不是生产资料。温州的手工艺产品因为没有产业基础,缺少技术优势和设备支撑,接近于农耕生产。因为家底薄,造成温州没有一家产值超千亿的企业,温州最大的企业正泰集团,去年的营业额也只有300个亿。缺少行业领军企业,犹如打仗缺少了指挥官,难以形成集群优势。

  我们继续提问,除了历史原因,眼下阻碍温州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他认为是有的干部担当不够,工作速度和效率不够,不敢扑进去玩命干,不敢突破现有的政策,不敢放手去做很多协调工作。他说有的事情杭州行、绍兴行,到了温州就不行。他的这个观点在我们去龙湾一家激光企业采访时得到了印证。这家名为温州泛波激光有限公司的企业,总工程师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总经理是省千人计划专家、温州市特聘专家,他们研发的激光产品已进入应用阶段,中试期缺200万元资金,因为没有抵押物,龙湾的银行不肯贷,因为政策上的限制,有关部门不敢提供扶持资金,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区区200万元难倒了一家本可以快速成长的高新企业。

  在企业采访中,好几位企业家提到产品仿冒问题。由于温州人模仿能力特强,一个新产品刚刚研制出来,刚刚投放市场甚至还没出厂,就已经被人仿冒了。按照南存辉的说法是前面创新,后面收割。这极大地挫伤了企业家创新的积极性。

  在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支撑上也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瑞安华威机械有限公司在上海松江以每亩50万元征了50亩地,建了新厂。董事长解释说,想扩大再生产,当时瑞安拿不到地,即便能拿到也得七八百万,于是跑到松江投资办厂,除了地价便宜,还有大上海的人才优势和品牌效应。前面提到的巨一集团因为找不到技工,自己出钱与当地教育部门合办技工培训学校。

  此外,企业家们反映比较多的是政府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上,包括硬环境的打造和软环境的建设不够给力。

  作为市场的主角,企业主的思维也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我们在与数十名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面对面的交谈中,发现急功近利的心态依然存在,今天投资,恨不得明天就有回报。企业主在对人才的激励上显然也不够大气,我们走访的几十家企业的技术人才几乎都没有股权激励,即便有也是很小的数目。

相关热词搜索:温州 产业 企业

上一篇:安徽外贸18条圈定进出口重点 进口商品将有集散地
下一篇:中工国际“走出去”红利有望持续释放 评级至“买入”

分享到: 收藏

右侧版权信息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财经时报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务

 

违法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caijing@163.com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中国财经时报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cncaij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