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正文

互联网野蛮人来袭:小米投资九安医疗 颤抖吧工业
2014-09-19 14:59:39   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原创   评论:0 点击:

  九安医疗18日晚间公告将引进小米投资,并同时推出了非公开发行预案,拟募资8亿元,用于移动医疗研发基地建设等项目。  九安医疗18日

  之后可穿戴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到了新世纪,能够监测人体运动健康数据的相关产品陆续问世,例如GarminForerunner的运动手表、Nike+iPod活动追踪器,以至后来的Jawbone、Fitbit手环等。

  可穿戴健康设备在中国

  可穿戴健康设备在中国市场的兴起,应该说是从与运动相关的产品,主要是手环开始的。像awbone、Fitbit等品牌产品,陆续从美国市场进入中国,再加上移动互联浪潮的助推,逐渐开启了中国可穿戴健康设备的热潮。

  可穿戴健康设备目前在中国市场的线下销售渠道,主要是在一些专卖店,像苹果专营店便可以看到Jawbone的手环,再有像耐克也会将自己的手环和运动用品放在一起,在专营店或大商场中进行销售。

  但主要的销售渠道还是在线上。现在,京东上已经有了专门的分类,在数码大类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智能设备的专门类项,其中就包含可穿戴健康设备。同样在天猫上也有类似的版块,消费者可以在这里看到产品的品类、规格、数量、厂商、价格等等相关信息。

  而从品类上来说,目前我国市场上的可穿戴健康设备已经十分丰富。如果宽泛的来讲,即能够监测健康相关数据,又能与智能手机连接使用的设备,就包括血压计、血糖仪、心电仪、体重秤、婴儿监护设备等等。

  即使从狭义的定义来看,即可随身穿戴的智能健康设备,也有了诸多的品类。例如智能健康腕表和运动手环,可以监测用户的运动量、运动时间、热量消耗、睡眠状况等;也有了便携式的,可用智能手机操控的血压计和心电仪。还有皮肤水分分析、胎儿心率、眼病监测等方面的相关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健康设备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移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甚至有些业内人士认为,表面上看是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而实质上就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因为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便带动了很多产品向智能化的一个飞跃。像智能腕表、手环这类产品,只是在这股浪潮中表现靠前的一小类产品,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产品加入进来,当然,也会有更多的可穿戴健康产品位列其中。

  再加上科技的进步,软件、硬件方面的突破,更会给可穿戴健康设备的发展带来更为广阔的空间。硬件方面的可折叠电路、柔性电池等,可以令可穿戴健康设备的可塑性更强,变化与应用更加多样。

  而在软件方面,除了使用APP连接设备与智能手机,现在已经实现了可穿戴健康设备与社交平台的连接。就在前不久,九安医疗的iHealth智能腕表、乐心的BonBon、华为的TalkBandB1和咕咚2实现了与微信的对接,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对运动数据进行分享,还可以围绕这些数据与亲朋好友做一些互动。这大大延展了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增加了适用价值。

  发展的动力与阻力

  然而关于可穿戴健康设备,现在也存在着种种争论。一方面,有些人对可穿戴健康设备产品本身存有疑虑,比如其是否准确,数据是否可靠等。也有人认为,这类产品充其量只能算是玩具,无法满足人们对自身健康方面的需求。甚至有人干脆觉得,可穿戴健康设备只是一个宣传促销的噱头。

  另一方面,是一些人对其前景表示担忧。仔细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涉足可穿戴健康设备的公司,专业医疗健康领域的不多,大部分是一些电子科技公司,比如苹果、三星、小米、华为等,有些则是体育用品公司,像耐克。

  而健康行业是一个独立又特殊的领域,它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安全,所受的监管也会多于其他许多行业。那么,对于那些科技公司或其他领域的公司,涉足这一专业性极强的领域,是否能够应对健康行业的种种要求,是否能够走好、走远就不能不让人产生疑问了。

  再有,消费者的认知程度也是可穿戴健康设备能否顺利发展的一个阻力。“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是目前推广的一个难点,”九安医疗策划部、网络营销部经理王涌介绍到,“还有不同厂商对这个产品的定义和最后成品的实现,是否能达到消费者的预期,也会对可穿戴健康设备的发展形成阻力。”

  不过王涌还谈到,这些阻力也只是阶段性的,从长远来看,设备智能化是一个大的趋势,变化是一定会到来的,到那时也就无所谓阻力了。

  王涌进一步强调:“从市场角度来看,可穿戴健康设备的未来还是乐观的。”以健康智能腕表为例,相比于传统手表市场,健康智能腕表的市场份额很小,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即使加上运动手环的份额,也依然是很小很小的一块。

  但传统手表功能有限,一般只有计时功能。如果现在我们提供一块腕表,它可以更智能,更现代化,功能更多,还可以与其他智能设备连接,更能看到自身的健康数据,甚至可以满足消费者对品牌的需求,对身份的需求,对社会属性的需求,这些如果能够逐一解决的话,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他是会选择的。

  王涌还解释道:“这是一个增量的问题,相当于增加了给消费者带来的好处和利益,那么,消费者选择可穿戴健康设备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相关热词搜索:小米 互联网 医疗

上一篇:企业主申请提前还贷三个月未获批 每月利息上万
下一篇:信息环保等新兴产业或成中国—东盟“钻石十年”合作新领域

分享到: 收藏

右侧版权信息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财经时报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务

 

违法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caijing@163.com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中国财经时报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cncaij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