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项目中铁·花溪渡。
凭借比周边商品房低30%的均价,自住房俘获众多购房者芳心,更被“夹心层”奉为解决住房问题的救命稻草。然而,在自住房强势登台之后,由于其日益凸显的供需比及高首付问题,不少业内人士坦言,购房人过度寄希望于自住房的做法并不明智,在这场自住房与普通商品房的博弈中,商品房将仍旧扮演主力军的角色。
自住房强势登场
6月23日,作为北京市首个进行公开摇号的自住房项目,金隅汇星苑1800套房源遭12.8万户优先家庭争抢,中签率大约为1:68。另据北京市住建委官方数据显示,截至6月,北京自住房供应量达1.8万套,根据目前供需比进行估算,至少将有10万户家庭等待申购自住房。
“自住房最受争议的非供需比问题莫属,有限的供给被庞大的市场需求压榨,日益严峻的供需落差必将导致大部分人群‘竹篮打水一场空’。”业内人士表示。
实际上,除了供需比问题,自住房的高额首付也让不少购房者纠结不已。据相关数据显示,在目前入市的13个自住房项目之中,仅金隅汇星苑、金隅汇景苑及中国铁建顺新嘉苑3个项目接受组合贷款。上述业内人士坦言,虽然自住房首付比例也是三成,但如果不接受组合贷款,按照公积金贷款80万元的额度计算,自住房的首付比例将高达50%,这样即便是总价不到200万元的自住房,仅需支付的首付就高达百万,这让部分购房者望而却步,也与满足“夹心层”住房需求的预期背道而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受成本挤压的影响,自住房品质也令人担忧。以今年上半年入市的自住房为例,其销售限价控制在0.95万-2.2万元/平方米之内,拿地楼面价在0.35万元-1.8万元/平方米不等,再加上地块建安等约0.4万元/平方米的必要成本,自住房的盈利空间所剩无几。如果房企的成本控制及工程控制能力较弱,那么亏本的风险将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