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产 > 正文

中国通缩格局初现 房产将不再是最佳投资资产
2014-09-01 09:11:00   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原创   评论:0 点击:

  公开数据显示,从1985年开始有广义货币供应量M2记录开始到2011年,M2的复合增长率已经高达21 67%。截止到2013年,M2总量已达到120万亿

  公开数据显示,从1985年开始有广义货币供应量M2记录开始到2011年,M2的复合增长率已经高达21.67%。“截止到2013年,M2总量已达到120万亿,而我国的GDP才55万亿到60万亿,广义货币是GDP的两倍都不止。”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8月31日在陆家嘴沙龙2014利得财富会员年中思享会上表示,这样的数据现实对投资和财富管理机构意味着如果投资不能每年带来20%以上的回报,并且持续20年,那么你就是一个失败者。

  济通缩格局初显,要跑得赢印钞机,没那么容易。

  公开数据显示,从1985年开始有广义货币供应量M2记录开始到2011年,M2的复合增长率已经高达21.67%。“截止到2013年,M2总量已达到120万亿,而我国的GDP才55万亿到60万亿,广义货币是GDP的两倍都不止。”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8月31日在陆家嘴沙龙2014利得财富会员年中思享会上表示,这样的数据现实对投资和财富管理机构意味着如果投资不能每年带来20%以上的回报,并且持续20年,那么你就是一个失败者。

  邵宇打趣地指出,曾经有三种“性感”的金融产品打败过如此强大的印钞机,分别是冬虫夏草、上海车牌以及腾讯的股票。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较为准确地讲,是一个镀金的时代。

  邵宇表示,当前中国经济走势下行,增长动力不足,共呈现三种经济断裂形态。具体来看,分别是增长的断裂带,指反腐与放权使得传统GDP锦标赛的能量级明显下降,但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尚需时日,因而出现明显的推动力落差;来自美式全球化和美元全球化进程的逆转所导致的全球化断裂带;以及由于改革本身存在快变量和慢变量,而改革的断裂带则处于改革的各个元素之间未能有效配合,进而形成内部不相衔接的错层。

  “干得好,就变成欧美,干得差就变成拉美。”邵宇解释道,我国当前人均GDP是6500美元,如果仍按7%的财富收入增值速度持续5至8年,到2020年左右人均GDP可以达到13000美元左右。“从6500美元到13000美元的过程叫做‘冲出中等收入陷井’。二战以后100多个国家对这一个过程发动了冲刺,最后只有5个国家成功了,这是我们关键的窗口。”邵宇表示。

  利得中国财富管理研究院2014年下半年投资策略报告数据显示,2007年国民财产性收入中,城镇居民房产总值占比44%,而到2013年10月底这一数字上升为49%,几乎为总财产的一半。居民和企业存款从2007年的22%上浮到2013年10月底的27%。但是与这些数字并行的是上市公司总市值23%下降到8%,缩水比例高达三分之二。“过去10年,国人财富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房产,原因之一是货币的超额发行,房产是最佳的货币载体,这是通胀阶段的最好配置。”利得中国财富管理研究院咨询与研究部高级顾问连凯表示,当前经济已成初步呈现了通缩格局,在2014或者2015年,财富要回归。

  “中国最重要的是货币周期,货币回归。”连凯表示,对于投资者以及财富管理者,建议未来的投资应增加二级市场的权益资本的投资。“可以置换房产实物,从非核心城市变到核心城市。你要从一线城市的非核心地段变成核心地段。”连凯表示,货币回归外还有金融子行业的回归。“举例来说,银行业,虽然银行业的利润每年都在增长,但是其净资产回报率却在下降,它最大的短板是互联网金融;其次是信托业,当大量的一级市场浮动收益的产品陆续到期时,预计2014年到2016年这三年,信托的高峰先险会突出,而这就是它的短板。”连凯说。

  在全新时代,中国正在经历双重脱媒。

  “过去5年里最牛的金融机构不是银行业、不是保险,而是信托,从5年前的8000万到现在的12万亿。”邵宇表示,非标资产的崛起,由银行资产变成信托进而成为财富管理公司的一部分,这是第一重脱媒。

  “第二重脱媒即将发生,4万亿的外汇储备在未来5年里将回归至居民,这4万亿来到民间会进行全球资产配置。互联网在这过程中扮演‘所见即所得‘的角色。看得到所有的产品,随时更改配置,随时监控,这就是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巨大空间。”邵宇说。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格局 资产

上一篇:楼市降温财政收入不降反升 消费税关税等成主力军
下一篇:住宅维修金“装睡”拷问管理者 “装睡”多年实被挪用

分享到: 收藏

右侧版权信息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财经时报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务

 

违法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caijing@163.com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中国财经时报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cncaij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