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正文

“百姓问政”走形式折射出干部“为民情怀”的弱化
2014-07-14 14:37:40   来源:综合   评论:0 点击:

  朱志  在武汉市日前的一场电视问政中,群众对个别干部现场答复的满意率仅为29%。一家门户网站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者认为百姓问政沦

  朱志

  在武汉市日前的一场“电视问政”中,群众对个别干部现场答复的满意率仅为29%。一家门户网站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者认为“百姓问政”沦为“真人秀”。(7月13日 新华网)

  “百姓问政”这原本是拉进与群众距离,树立干部形象和政府部门公信力的有力载体,然而却在近端时间普遍遭遇信任危机。当“百姓问政”中群众提出的困难和问题在解决落实过程中不解决、难解决的尴尬境地,官员的承诺变成空头支票时,折射而出的是干部“为民情怀”的弱化。

  “一个月对水源污染进行整改”这是广西一名镇党委书记对群众的承诺,然而一个月过去以后如今污染还是在污染,根本就未曾看到过完全根治的迹象,如此问政的结果来百姓怎么可能会满意?我们确实应当体谅百姓所提出的问题确实成效难以立竿见影,但越是复杂困难的问题,官员干部们不是更应当谨慎研究方才表态?在媒体注视面前张口就是一句“马上就办”,确实在一时间让所有人都满意,但最终如若不能完成这不就是欺骗?

  时代在发展,国家也在不断的进步中。公众从来没有希望地方政府一下子将所有问题都一一解决,但是事关民生民计的突出问题,地方政府应当将破解难题作为重中之重。我们理解现有政策的不完善,也可以理解资金的短缺,更可以理解推进落实需要很多的时间,但是不希望总是一句“已经引起我们的重视,正在调研会商中”来为自己行为的辩解,毕竟正在解决的路上,这一等让公众已经等待得太久太久。

  “百姓问政”能否发现现实问题不需争辩,但能够真正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这才是为关键中的关键。“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已经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语,对于问政来说同样也应当是为如此。既然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舞台已经搭建起,那地方政府就应当充分运用该载体将其作为检验干部、考核干部、评价干部的考场。

相关热词搜索:走形式 情怀 干部

上一篇:举村骗拆迁款,村主任开了一个“坏头”
下一篇:刘洛妍:跳车身亡的局长背后是否另有隐情?

分享到: 收藏

精华推荐

右侧版权信息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财经时报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务

  违法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caijing@163.com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所有版权 中国财经时报网

  联系邮箱:cncaijing@163.com              技术QQ:35709312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