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期在中国铁路总公司考察时,为备受关注的铁路改革定调。他说,投融资体制改革是铁路改革的关键,要以此为突破口,探索如何更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而依靠国家单打独斗和行政方式推进的铁路投资方式,已经非改不可了。(8月28日《华夏时报》)
进入下半年,理应是铁路施工旺季的开始,但是近期新开工的项目并不多。有资料显示,现在铁路64个新开工项目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只有17个,目前铁路完成投资不到3000亿元,离完成全年8000亿的投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更甚影响到铁路改革的进程。
如此巨大的资金缺口对铁路改革来说可能是措不及防的,众多利好的铁路土地开放性政策也好,抑或国家领导人给中国装备的倾情代言,似乎也没能完美解决铁路融资的问题。可能这就是总理为什么会强调:要拿出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和竞争性业务,吸引民间资本共同参与,通过创新融资方式、丰富多元投资主体,为铁路发展注入新动力。
可见,融资的过程关键还是一个相互信任的过程。铁路自身在不断的革新过程中层出不穷的种种举措还是历历在目,但是如何在保证自身公益性的同时,不断强化自身的市场化核心竞争力,这已经成了常态化的问题。铁路自身如何做到改革举措深入人心,变革之处家喻户晓,如何才能获得社会的点赞,关键还在服务。
其实,在投融资改革推进的同时,铁路行业内部的继续改革丝毫不曾放松。
在市场竞争和融资压力的倒逼下,中铁总在货物方面的改革在继续加强。一方面是继续改善服务,争取物流市场,如多条零担货运直达的复苏,随着一批新的跨局零担捷运开行,覆盖范围全面扩大,中小企业的物流效率将得到提升,物流成本大大压缩,对企业发展是一大利好。
另一方面是进一步强化价格改革,和市场挂钩。据上半年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通知,明确新建的准池铁路开通运营后,货物运价实行市场调节,由铁路运输企业与用户、投资方协商确定具体运价水平。进一步保证了货运价格的透明和货主自己选择的权利。
另外,近日中铁总取消铁路运输立户管理,通过检查梳理受理环节的问题,消除不合理的限制,避免以立户管理限制货运受理。而货运受理方式的转变,是全路进一步深化落实货运组织改革各项措施的表现,对于扩大零散‘白货’受理、提高装车上量具有积极意义。可以说,本是铁路货运向市场化改革迈进的“大事”,中铁总的处理却相对低调。
在稳定客运服务上,一方面针对假日期间客流集中出行的实际,铁路充分挖掘、用足用好客运能力,通过将高铁动车组按高峰运行图安排行车和增开临时客车的传统方式,妥善安排客运能力,最大限度满足广大旅客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