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正文

“贷款难”与“放贷难”并存 农信困局如何破解
2014-09-23 11:45:05   来源:人民日报    评论:0 点击:

  如今种地动辄就要几十万元,贷款的事到现在还没头绪呢。日前,河南省杞县柿园乡祥瑞农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张团结很无奈。迟迟不愿放贷的

  “两难”之结如何解:

  盘活农村资产,健全农业保险,推进农信社改革

  “农信社的定位、股份制改革等问题,还缺少顶层设计。”在鲁轶看来,解决“两难”并存只能不断探索、持续改革,在创新中不断完善。

  “要解决农民‘贷款难’,首先得解决抵押物不够的问题。国家尽快配套相关金融法规,加快农村土地确权,从农村房屋、果园、山林、大型农机具等有形资源资产入手,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变‘无效资产’为‘有价资产’。”丁继红说,同时要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增强农民收入稳定性,解决农业生产风险高的问题。

  “要解决农信社‘放贷难’,就要支持农信社在政策、服务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改革、创新,解决农信社造血能力不足的问题。河南省142家农信社中已有30家改制为农商行,坚持改制不改姓,改名不改向。”省农村信用联社办公室副主任吴鹏告诉记者,改制只是通过市场化手段,有效化解历史包袱,增资扩股和优化股权结构,有效增加县域资金的供应,增强经营活力。

  伊川县农商行董事长康凤立介绍,为扶持伊川县特色农业发展,截至目前,各项贷款余额86亿元,占全县金融市场份额的68%。

  “国家也可以在成本上给予涉农贷款更多的支持,比如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手段,降低涉农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董金泉表示。

  “农村信用社在条件成熟时宜及时构建统一法人农村商业银行,真正构建符合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要求的内在机制。”丁继红建议,只有切实推进股份制改革,加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持续完善内控体系,才能防范各种风险、提升运行效率。

相关热词搜索:困局

上一篇:湖北省应城市国税干部“护”女打老师的反思
下一篇:持之以恒纠“四风”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分享到: 收藏

右侧版权信息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财经时报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务

 

违法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caijing@163.com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中国财经时报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cncaij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