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观察 > 正文

银行卡换芯之后 持卡人能否获得更多便利?
2014-08-06 14:46:29   来源:江西日报   评论:0 点击:

  近段时间以来,大家发现手上的银行卡陆续磁旧迎芯。面对磁条卡升级金融IC卡,不少人也有自己的疑问:手里的卡实在太多了,如果都升级太

  近段时间以来,大家发现手上的银行卡陆续“磁旧迎芯”。面对磁条卡升级金融IC卡,不少人也有自己的疑问:手里的卡实在太多了,如果都升级太麻烦。是否有必要更换金融IC卡?持卡人能否获得更多便利?

  疑问1 为什么要换卡,“芯片卡”相比磁条卡有哪些优势?

  近几年大家经常听到这样的新闻:明明银行卡在自己手上,却莫名其妙收到银行的消息提醒,告知被消费。而事后调查发现,卡片信息曾被“有心人”制成“克隆卡”并用来消费。这是为什么呢?据介绍,磁条是一种被动的存储中介,只有简单的存储功能,磁条卡技术简单,磁条信息易被复制。而升级后的金融IC卡是CPU卡,卡内的集成电路包括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单元,芯片存储量大,内部的控制电路可以很好地控制对内部数据的读写,如果试图非法读写芯片中数据,芯片可以对相应的关键数据启动自毁程序。金融IC卡不仅具有传统磁条卡的所有功能,而且与其相比还具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不容易被复制,安全性更高;二是存储容量更大(最大可达兆级);三是防磁,防一定程度的静电,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更高;四是可以实现一卡多用。

  据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是从2011年3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全面推进金融IC卡应用的。截至2014年6月末,省内各商业银行银行卡累计发卡10940万张,其中金融IC卡2770万张,占银行卡新增发卡量的82%。全省共布放POS机22万台,98%以上能够受理金融IC卡,共布放ATM机15500台,全部能够受理金融IC卡。金融IC卡已成功应用在社保、医疗卫生、城市管理、公共交通、生活服务、企业服务等领域。

  疑问2 有磁条也有芯片的银行卡为什么不能再刷磁条了?

  南昌市民黄小姐近日发现,自己持有的一张既有磁条又有芯片的银行卡不能再刷磁条了,而这张卡下发到她手上没多久。据记者从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了解到,为充分发挥金融IC卡安全优势,避免由于金融IC卡降级交易可能产生新的伪卡欺诈风险,人民银行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关闭金融IC卡降级交易。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下发通知,要求各发卡银行、收单机构在今年8月31日前做好关闭境内ATM渠道降级交易相关工作,于10月31日前做好关闭境内POS渠道降级交易相关工作。

  什么是“降级交易”?这个名词有点让人难理解。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磁条卡向金融IC卡迁移的过程中,由于我国银行卡受理终端种类较多、数量庞大,改造工作需逐步完成,为不影响持卡人用卡体验,参照世界各国金融IC卡推广的实践经验,我国各商业银行发行的金融IC卡上仍具有磁条介质,持卡人可使用IC介质在可受理金融IC卡的终端上完成支付,也可使用磁条介质在尚未完成金融IC卡受理改造的终端上完成支付。同时,为避免由于产品成熟度不高,出现金融IC卡与其受理终端的技术兼容问题,导致持卡人不能完成交易的情况,明确在此种情况下受理银行卡时仍可使用磁条介质完成交易,这被称之为金融IC卡降级交易。

  在POS机等受理机具完成金融IC卡受理改造的情况下,发生降级交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收银员长期养成的刷磁条的操作习惯,在已经具备芯片受理能力的终端上,仍然采用刷磁条的方式受理磁条芯片复合卡,使金融IC卡的安全性形同虚设。关闭降级交易的目的是:确保用卡安全。对于商户而言:由于国内国际大量采用风险转移规则,因收银员及商户操作不规范等原因产生的金融IC卡伪卡风险将由收单商户承担。在关闭降级交易后,收银员对金融IC卡的受理方式将进一步规范,芯片受理意识增强,可以有效减少由于伪卡欺诈给收单商户带来的损失。对于持卡人而言:关闭降级交易能有效保护金融IC卡持卡人资金安全。在具备芯片受理能力的终端上关闭金融IC卡磁条交易,可以有效防止降级交易可能产生的伪卡欺诈行为。

  此次关闭降级交易仅针对境内的芯片、磁条“二合一”卡的磁条交易,市民手中的纯磁条银行卡受理以及在境外使用银行卡均没有影响,仍可正常使用。

相关热词搜索:持卡人 银行卡 更多

上一篇:上半年国内十大繁忙机场及城市GDP情况
下一篇:中石油加拿大油砂收购交割时间仍未定

分享到: 收藏

右侧版权信息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财经时报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务

 

违法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caijing@163.com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中国财经时报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cncaij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