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库出来的生猪蹄干瘪瘦小泛黄,为何到了市场上就变得又白又胖,白里透红?近日,新京报记者发现北京朝来万通农贸综合批发市场肉类大厅内,有很多摊点销售这样光鲜白嫩的猪蹄,有商贩称,这类猪蹄是加工点通过“药水”浸泡而来。记者将样品送交第三方机构检测发现,多个摊位的样品残留双氧水和工业火碱。(9月12日新京报)
食品安全又见不和谐一幕。继毒豆芽、毒奶粉、毒馒头、销售过期食品……后,近日,市场上又发现“白猪脚”“白凤爪”,有毒食品屡次挑战着人们心理的承受底线,着实让人防不胜防。是什么让有毒有害食品如打不死的小强?
对有毒有害食品监管,各级政府不可谓不严格。就说监管体制,近年来相关部门不断调整食药监、农业、商务等部门的职能配置,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逐步完善,并初步形成对违规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而外部环境,近年来屡次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各级媒体的宣传,为群众普及了相关知识,群众的安全意识不断得到唤醒。在对销售有毒有害食品人人喊打的氛围下,为何此类事件杜而不绝呢?
一味的将板子打在监管部门有着一定的局限性。食品安全牵涉多个市场主体,除了监管部门,还有销售方、购买方以及流通方,因此,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必须发挥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构筑起食品安全的人民防线。
屡次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警示相关部门务必要进一步完善执法监管方式。要将执法人力、物力进一步下沉,直接对准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强监管、严查处,形成不留死角的执法格局,严厉处罚的监管氛围。
作为销售方,务必要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食品安全标准,增强自律意识,不偷工减料、不以次充好、不心存侥幸,坚守商业底线。
消费者也要承担监督职责。对生活中发现的各种食品安全隐患,要积极向相关部门反映,主动当好食品安全的“哨兵”。
食品安全是关系民生的大事、急事,整顿食品市场秩序,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彰显责任政府,唯有以共管才是出路。(赵蔚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