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恰逢国庆长假,孩子们都有时间陪我过节了!”10月2日,93岁高龄的王大爷在儿孙们的陪伴下,吃了重阳家宴,体验了甬城地铁,显得特别开心!记者发现,在这个与国同庆的重阳节,敬老、爱老氛围浓厚,陪爸妈成为不少甬城市民的首选,“夕阳经济”也搭上了假日经济的“班车”。
10月2日是重阳节又逢国庆长假,家里孩子们也都在,一家人高高兴兴吃好家宴,陪老人坐地铁、逛鼓楼,主要是为了让老人过个开心的节日。这种“百善孝为先”的做法理当赞美和夸奖。
当前,中国老龄化现状凸显。子女们忙于工作,“空巢老人”、“留守老人”悄然增多,老年人“不缺物质,缺精神慰藉”已成为令人忧虑的社会现象。那些儿女们在外地工作,留下的是家中孤寡老人,长年忍受着对儿女的思念,有些甚至因此患上了各种疾病,也成为儿女们任何解决的一块心病。
在当前,老年人生活条件逐渐有所改善的情况下,老人们最盼望的就是儿女们能多回家看看,陪他们说说话,至于在物质上给予多少,他们倒不怎么在乎。《常回家看看》唱得很好,老人最渴望的是亲情。
为此,做子女的还是常回家看看,陪陪老人散散步、谈谈家常、聊聊工作、说说外面的世界,让老人不孤单,有着子女的牵挂,精神上也多了许多慰藉,自然会高兴无比。如果实在是工作繁忙、家务事太多、回家很不方便。那么,远在异地工作的子女们要多为老人着想,哪怕一个电话、一封家信都会给老人精神上的安慰。
敬老、爱老、孝老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中国公民法定的基本义务,更是全人类做人的基本准则。而用行动爱老敬老,这是实践,更是大爱。人至暮年,常会产生孤独失落感,老人需要子女的关爱。
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拉扯大,多么不容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为人子女要报答生自己养自己的父母,这也是一种责任。为此,当子女的在忙也得抽出时间,陪同爱人,带上孩子,一起回家看看老人,何尝不是一大乐事呢?
作者:周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