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甘寺庙外小贩兜售的庙内壁画复制品,阿利教徒被穿上了衣裙。而在寺庙里禁止照相的真迹壁画上,他们是赤身裸体的。
阿奴律陀的父母都是阿利教的信徒,自己从小跟随父亲到寺庙里修行,对阿利教僧人的一些放浪行为早有了解。但是,最让阿奴律陀反感的还不是这些。阿利教士在蒲甘的影响力已经不限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他们还形成僧侣团体,蛊惑民众,干预朝政,而这,让阿奴律陀越来越难以容忍。他开启的宗教改革,第一步就是剥夺阿利教僧侣的权力,解散僧侣集团,将阿利教徒赶出蒲甘,赶进深山老林,并明令百姓不必再奉献子女的“初夜权”。
紧接着,阿奴律陀启动了宗教改革的第二步:“罢黜百家,独尊小乘佛教。”
阿奴律陀在征服南方的孟族时,开始接触到小乘佛教,通过与孟族高僧善阿罗汉的对谈,他认识到,小乘佛教的经书更纯粹,信徒更寡欲,也更利于统治。善阿罗汉本是他的俘虏,但阿奴律陀以礼相待,将俘虏尊为国师。他用几十头大象,从孟族城邦的勃固和直通两地,驮回13部完整经藏与大量佛迹,同时带回了500多名孟族高僧及几万名能工巧匠,开始在蒲甘周围广建佛寺。
“缅始皇”的后代们继承了他对小乘佛教的拥护和扶植,此后的250年里,蒲甘王朝在都城方圆4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修建了一千多座佛塔、一万多间寺庙以及三千多所佛学院,吸引了众多来自斯里兰卡、高棉、暹罗、兰纳、澜沧等地的僧侣和信众,使蒲甘成为东南亚小乘佛教的中心。
人人都想做和尚:成也佛教,败也佛教
然而,正可谓成也佛教、败也佛教,蒲甘王朝历时近250年,其最后的衰败竟也与佛教有着脱不开的干系。
在蒲甘王朝中期,朝廷实施了一项善举,对馈赠予寺庙的土地免征税收。多年以来,蒲甘王朝的王公贵族们为了积善,纷纷在自己的封地上大修寺庙,一座比一座宏伟,一个比一个精致。到了王朝晚期,全国将近三分之二的土地都已归寺庙所有,税收不上来,结果造成国库财政吃紧。僧人待遇优厚,是提升社会阶层的重要跳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家为僧,田里缺少壮劳力,军队也征不足兵丁,粮食产量逐年减少,内忧外患便纷纷显现出来了。
先是南方附属国造反,后又有西边敌国进犯,但最危险的则是来自北方的蒙古军团。1254年,蒙古骑兵翻越过苍山,消灭了大理国;1271年,忽必烈定都北京,建立元朝;5年之后,元朝大军攻破临安,南宋破灭。蒲甘军队和蒙古军团打过几仗,每次蒲甘军都大败而归。1287年,当蒙古骑兵再一次大兵压境时,蒲甘王朝竟然凑不齐军队,因为男丁大多进寺庙当和尚了。蒲甘王朝的末代皇帝那罗梯诃波帝不仅没有抵抗,反而甩下一国百姓,只身跑到南方的儿子那里避难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