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 > 正文

城市综合体建设的“贵州探索” 城镇化提速提质增效
2014-07-18 22:23:14   来源:综合   评论:0 点击:

  2013年初,贵州省宣布: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重点推进100个城市综合体,走出一条符合该省实际的、具有山区特色的城市综合体发展道路。  

  位于黔东南州凯里市南部的苗山侗水城市综合体即是如此,从名字到建筑风格,再到功能布局,无一不体现了当地的苗族、侗族风格。记者在这个依山傍水而建的建筑群里,不仅见到了苗族的风雨桥、侗族的鼓楼,就连原有的一个苗寨——中坝村,也被完整地保留下来了。

  后续运营的成功与否,是检验城市综合体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

  商务从哪里来,人从哪里来,提供哪些服务功能,如何错位发展?这些问题解决不好,极可能让一个城市综合体成为一个“死城”、“睡城”。

  为保证城市综合体的后续发展,贵州极为重视顶层设计,在全省层面对每个城市综合体的选址和功能定位进行统一规划,避免同质化竞争。

  该省要求,各个城市综合体在规划设计阶段就高度重视后续运营工作,从起步就找准产业支撑。在未开建之时,就带着规划招商,在建设过程中就要体现经营者的需求。

  根据各地产业发展实际,贵州省将城市综合体分为商贸综合、办公会展、产城联动、文化旅游和交通物流等类型。

  特别是依托“烟、酒、茶、药、特色食品”等五张名片和“煤电钢、煤电铝、煤电磷、煤电化”等四个“一体化”发展起来的产城联动型城市综合体,既为产业发展找到了市场,又为城市综合体发展提供了持久的产业支撑,实现两者间的良性循环,形成一批依托主导产业共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园区。

相关热词搜索:综合体 贵州 城市

上一篇:青海上半年经济运行稳中有增 二季度增长10.2%
下一篇:台风“威马逊”登陆 琼粤民航电力受阻

分享到: 收藏

右侧版权信息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财经时报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务

  违法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caijing@163.com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所有版权 中国财经时报网

  联系邮箱:cncaijing@163.com              技术QQ:35709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