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
■相关评论
问题企业过关 监管难辞其咎
近年来,多地频现营养餐的负面新闻。从“烂苹果”到“过期牛奶”再到“发霉面包”,层出不穷的营养餐安全问题,一次次触痛人们的神经,敲响了强化营养餐管理的警钟,而其中监管者的责任至关重要。
避免“营养餐”沦为“问题餐”,做好源头管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招标环节慎之又慎,避免问题企业鱼目混珠,乃是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所在。
反复强调招投标活动“依法依规”也好,宣称“不存在有意疏漏情况”也罢,相关部门急于撇清责任的言辞掩盖不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正是监管工作的缺失,才导致问题企业能够一路绿灯,直至最后成为中标者。而事不关己的冷漠心态,也折射出相关单位在这一关乎莘莘学子生命健康的重大问题上,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应当看到,为推进营养改善计划相关工作,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系列较为完备、规范的管理制度,对于营养餐的招投标工作以及采购、贮存、配送等环节均做出了明确规定。而重重规定之下,问题企业依旧能够过关斩将,监管工作中的缺失与疏漏难辞其咎。问题企业顺利拿到招标项目,究竟是责任心的缺失、工作中的无意疏漏,还是存在钱权交易、潜藏利益链条,应当及时进行清查,锁定相关监督者的责任,并给予令人信服的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