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 > 正文

青岛港贸易骗贷案发酵:外资行走上法庭护债权
2014-08-11 13:16:17   来源:综合   评论:0 点击:

  青岛港金属融资骗贷案还在影响外资行和交易商,他们不惜采取法律手段尽量减少中国政府调查骗贷案可能产生的损失。为追讨逾2 7亿美元的

青岛港, 金属融资, 花旗, 渣打, 德诚矿业

  青岛港金属融资骗贷案还在影响外资行和交易商,他们不惜采取法律手段尽量减少中国政府调查骗贷案可能产生的损失。为追讨逾2.7亿美元的相关金属融资还款,花旗正与瑞士交易商Mercuria对簿公堂。渣打也在香港提起诉讼和索赔。

  《华尔街日报》了解到,相关法庭文件显示,花旗向Mercuria追讨青岛和蓬莱港所存金属的预期售卖应付款,涉及金属价值超过2.7亿美元。花旗认为,青岛港调查结束,作为提供融资的银行,花旗有权得到Mercuria提前付款。

  但Mercuria辩称,目前缺少足够的青岛港相关信息,不足以向花旗付款,应负担一切青岛港存储金属相关风险的是花旗,不是Mercuria。

  花旗近期季报称,截至今年6月底,花旗向在中国港口储存的金属提供了约4亿美元融资,其中约有2.85亿美元的金属融资与青岛和蓬莱港口有关。

  不过,花旗称,这些涉及骗贷调查的融资占花旗集团企业贷款组合的比例不到1%,且在第二季度的财务数据中并无损失。

  另一家外资行渣打则是因为青岛港骗贷调查业绩受连累。

  今年上半年,渣打香港区税前盈利8.68亿美元,同比减少16%,盈利下滑的主要源于渣打香港要为青岛港的涉事贷款做出1.57亿美元的大额拨备,贷款减值同比大增1.33倍,拖累了利润增长。

  今年6月初,青岛港被曝出发生大宗商品融资诈骗案件,案件的主角是以德正资源及其子公司德诚矿业为核心企业的“德正系”。因涉嫌利用同一批金属库存重复骗取融资贷款而遭到调查,多家银行牵涉其中。

  《华尔街日报》上月文章称,青岛港骗贷波及的外资行风险敞口超过5亿美元。

青岛港, 金属融资, 花旗, 渣打,德诚矿业

  目前,已有多家中外资银行宣布起诉案件主角德诚矿业。

  根据7月8日在香港高等法院提起的诉讼,渣打集团起诉德诚矿业所有人陈基鸿,索赔3560万美元。南非标准银行7月10日表示,该行已启动法律程序,以保护存放在青岛港价值1.7亿美元铝材的权益。

相关热词搜索:青岛港 债权 法庭

上一篇:济宁接庄镇政府欠债20年迟迟不还 款项去向成谜
下一篇:安庆群通公司年销售额过亿 资金链断裂关门停业

分享到: 收藏

右侧版权信息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财经时报网,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财经时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务

  违法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caijing@163.com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所有版权 中国财经时报网

  联系邮箱:cncaijing@163.com              技术QQ:35709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