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成立的,是国际上最重要的发展机构。世界银行在70年代以前主要的政策是按照结构主义的,但是效果很差。在这个过程当中比较,反思,所以世界银行是新的发展理论思潮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但是在实践的过程当中要根据效果不断的反思。所以提出新自由主义以后,世界银行也不断的在反思。当中包括1993年出来一本《东亚奇迹》,推行的是出口导航,东亚经济也并不是完全按照新自由主义,政府完全不干预。2004年出了一本《第一个十年的经济增长》里面有一个结论是:世界上没有万能的药。
他们在提出这个办法的时候,讲这个是让发展中国家成功的五个药材,但是国家光有药材,没有药方怎么能够成功呢?因为每个药材的分量用的不对补药会变成毒药。比如说看上去是好的,但是在转型的过程当中发现开放越大的国家经济贬值的越厉害。所以我提出新结构经济学,作为发展经济学的第三版思潮。
在提出新结构经济学的时候,我一直讲我们要回归亚当斯密,回归到他的研究方法,我们知道《国富论》,全称是国民财富的本质和原因的研究。对本质和原因的研究这个是共同的,所以他获得了经济学大奖,都是按照研究本质和原因提出他新的观点。比如说科斯的理论不是从《国富论》理论推出的,凯恩斯的理论也不是从《国富论》里面推出的,再往前比如说约瑟夫·熊彼特(JosephAloisSchumpeter)强调创新,但是创新这个词在《国富论》没有的,《国富论》只讲贸易分工,所以后来这些大师的观点都不是从过去的理论观点来的,都是按照压亚当斯密所讲的,对你所处的时代的问题是什么,决定因素是什么。所以我强调回归亚当斯密,回归观点。我们必须回归到亚当斯密的方法,因为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和国外的学者、大师所处的时代和条件是不一样的。
如果我们拿他们的理论观点做我们的参照的话,现象是不断在变化的,比如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也是在研究经济发展的。《国富论》强调分工,分工当然非常的重要,但是亚当斯密所处的时代和我们所处的时代最大的差别是,亚当斯密这个书是1776年出的,用8年的时间写的。1768年开始写的,写之前至少花了10-20年的时间研究问题,所以应该讲的是1750年开始构思《国富论》。但是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是亚当斯密开始研究问题以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18世纪之前世界的经济增长是非常慢的,发达国家的每年人均增长是0.05,从18世纪以后到19世纪以后一下子变成翻一番。这个现象为什么会产生呢?因为18世纪中叶出现了工业革命,是纺织业的机械化,1760年第一部机械化开始投产,是在亚当斯密研究《国富论》之后。
亚当斯密的时代是没有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概念,因为当时还没有这个现象。实际上我们现在研究的是从18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国家的收入增加开始加速。18世纪以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是非常小的,1700年的时候最发达国家的国家是荷兰,人均收入1990年的货币为单位计算是2500国际元,当时最穷的非洲国家人均收入500国际元,差距只有5倍,但是现在的差距很大。因为发达国家出现了产业加速。随着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应的技术设施和制度环境也必须不断地改变。现在经济增长主要是人均收入突然间的加速。这个现象是技术不断的升级,这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
而这些是亚当斯密没有研究过的,不能让一个不存在的现象让亚当斯密去研究。我们现在新的大师的观点都是违背亚当斯密提出的观点,或者是没有提出的。所以我们不能说亚当斯密没有说我们就不能说。这个是我想跟国内学界交流的观点。
我提出新结构经济学,既然现在经济增长的本质是一个技术、产业、基础设计、制度结构不断变迁的过程。我们就应该用新古典的方法,在经济过程当中所有人都是理性的,政府是理性的,企业是理性的,家庭是理性的,个人是理性的。我们经济学教科书里面讲的是利润最大化,当一个决策者面临选择的时候,在可选择的范围内。经济学家所谓的理性就是当你有选择的时候,你总是选择你认为最好的。我想用这种方式来研究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国家,为什么技术结构,产业结构,基础设施不一样,什么东西驱动导致了变化。如果按照这样来研究的话,这个研究就是结构经济学。
但是为什么说是新结构经济呢?因为前面有结构主义,区别于结构主义所以叫新结构经济学。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C.North)研究制度,本应该叫制度经济学,后来为什么叫新制度经济学,因为美国在20世纪初的时候有一个叫制度学派,为了区别制度学派叫新制度经济学。我叫新结构经济学也是这个目的。
我想研究的是:不同的发展阶段国家结构是什么东西决定的,结构是怎么变化的,如何来推动经济的发展。研究里面新结构经济学有一个核心的假设,就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产业技术结构,以及相应的上层建筑的东西是内层决定的。但是内层决定什么呢?决定在每个起点上面的要素。我要讲的是一个新的视角。而且这个新的视角是要发现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所忽略的内容:结构是内层决定要素禀赋的结果。内层决定和要素禀赋非常重要。不同的发展程度的国家资本,劳动力水平决定了消费价格。我们所有的理论模型不管再复杂,到最后不是讲艺术效应就是社会效应。发展政策的目标应该是提升要素禀赋结构,因为:要素禀赋结构在任何一个固定时点是给定的,它同时决定该时点的总预算和各种要素的相对价格。
为什么发达国家总是在资本很密集的产业上,因为劳动力相对少,相对贵。在可选择的产业当中,他会选择资本很密集的产业,因为资本相对价格低。其他国家如果选择同样的产业成本相对高,那么竞争力就不如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就在资本很密集的产业有比较优势。
如果所有的产业都是按照比较优势来选择最优竞争力,那就是最好的产业结构。我们经济发展中的目的是希望人均收入水平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那么劳动生产力的水平就需要跟他们一样高,那么产业结构就需要跟他们一样。但是结构主义忘记了一点---要素禀赋结构。要达到像发达国家一样的产业结构,那么每个劳动者所要用的资本就必须和发达国家一样多。不是说在少数产业而是在平均的产业上面,每个劳动力所用的资本必须和发达国家一样多。
发展中国家普遍的现象是劳动力资源短缺,所以要提高每个劳动者的所有量。要素禀赋结构提升了,产业结构提升了,规模会越来越大,市场化会越来越大,交易的价钱会越来越高,这个时候必须要有相应的设施和制度。因为很多国家没有这个设施和制度,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部分的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我认为,要回避中等收入陷阱,最好的方式是按照比较优势的方式,最优竞争力就可以创造最大的剩余。市场范围比较扩大,风险会加大,交易量会加大,这个时候,必须有硬的基础设计,道路交通便利必须跟着完善。
企业家永远追求利润最大化。怎么样把理论的观念变成企业家的实际需求,必须有一个机制。就是在每一个始点上面,相对价格和准确性怎么得来的,然后如何来创造一个竞争的市场,所以必须要有一个有效的市场,才能够按照比较优势发展,才能够随着要素禀赋的变化,使得企业的选择自动的符合比较优势的变化。反过来说如果比较优势那么重要,为什么还要政府呢?因为经济发展不是一个静态的资源配置。经济发展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产业结构必须不断的升级。不断升级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是他是不是成功并不单单由他是不是有勇气吃螃蟹来决定,还和相应的基础设施,制度环境是不是有相应的完善相关。这种相应的完善不是企业家自己可以做的。
所以必须很多企业一起做,一起做就有协调。因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一些东西还是需要政府提供的,因此必须要有政府。最新的研究增长报告说只有药材没有药方。其实是有药方的,药方是按照比较优势的发展,前提是必须有效的市场,价格才可以对。这个是增长报告理论的第四个和第五个成功国家的特性。其他三个是按照比较优势的结果。如果按照比较优势发展话,市场一定是开放的,并且会一步一步的发展。然后会有巨大的竞争力,使得自己内部产生的危机一定会变少。增长报告的五个经验其实背后有一个药方,就是在每个时点上按照比较优势发展。成功国家的经验事实都是符合这一点的。
结构主义为什么失败,我们要发展的生产活动是发达国家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导致资源配置的失误和寻租的现象。为什么在经济转型的时候华盛顿共识理论上那么的清晰,但是推行的结果正好相反,原因是所有的转型国家都在过去的结构主义之下建立一批资本很密集,技术很先进的比较优势的产业。导致的结果是产业全部破产,大量的失业。所以政府即使私有化以后也不愿意让他破产,比如说俄罗斯从国家的实力来讲是二等国家,但是为什么今天敢在乌克兰上面和整个美国叫板,就是因为有国防产业。所以很多国家在按照华盛顿共识的私有化以后还要继续给原来的产业保护补贴。我认为根本的是你所在的行业是国家需要的,有比较优势,你就必须给他保护补贴,那么是在私有的时候给的补贴多效率高,还是在国有的时候保护补贴多效率高?既然要保护补贴,那么不管国有的还有是私营的都可以向国家要。
华盛顿共识反对政治对新进入的产业有协调性的补偿。像智利30年过去没有任何新的产业。为什么当时认为制度上最糟的反而是最好的,因为国家维持了稳定和快速的发展。
新结构经济学家是为了改进我们的绩效,我前面讲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如何从有效的市场转化为政府有为的作用。技术发展是产业技术不断升级的过程,政府的支持对加快市场经济的技术研发、产业升级、经济多元化都很重要。因为需要有人来补充外部性,解决企业间的协调问题。政府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时,产业政策是个有用的工具。
我觉得新结构经济的产业政策分为升级型的产业政策和追赶阶段的产业政策。发展中国家追赶阶段的产业政策,需要增长的识别和因势利导;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会有一些技术已经在世界最前沿。如果还要这个产业存在的话要技术创新,不断的研发新产品,新技术。这个就是升级性的产业政策。另外有一些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要素禀赋结构不断的变化,比较优势不断的变化,也需要产业政策。
追赶型的产业政策最终是你追赶的过程当中,政府要选择性的支撑比较符合潜在比较优势的行业。所谓潜在比较优势是指经济体中,某个行业要素生产成本低,有成本优势,但其交易成本过高,以至于无法再本国或国际市场上竞争。政府一旦帮助这些企业解决外部性和协调问题,就可以降低先行者的风险,减少交易成本,让这些企业可以生存。
在追赶的国家成功的都有产业政策,16世纪的英国追赶荷兰,18世纪末以后美国,法国,德国追赶英国。还有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追赶美国,60年代亚洲四小龙追赶日本等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通常在选择的时候要素禀赋结构大约相同。为什么必须是有相同的要素禀赋结构,要素禀赋结构相同,比较优势就相同。我们一般讲要素禀赋含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自然资源生产密集型的产业,比如说农业,或者是水果,如果要生产的话必须要有相同的自然资源的条件。如果是制造业的只要看人均生活水平就可以了,因为要素禀赋的变化带动比较优势的变化。如果连续20-30年都发展,资本一定积累非常快,工资上升非常快,如果要素禀赋结构大约相似,生活水平差距不大,这就是你的潜在比较优势。